子平约言作者陈素庵曾经毒死父亲?

标签:
亲信陈素庵父亲命理约言 |
分类: 命理杂谈 |
http://s9/mw690/994a3b51gx6BVMUond608&690
丁巳夏月,珊因事赴金阊,走谒张师敬甫,得见精抄本子平约言一册,著者为陈素庵先生,讳之遴,字彦升素庵其别号也。先生乃浙江海宁人,崇祯丁丑榜眼,明官中允,顺治四年授秘书院侍读学士,迁礼部尚书,九年拜大学士。被谪,康熙五年卒于盛京。就其书凡例目录观之,全书当为十卷,此一册,仅两卷也,然即此两卷,反复雒诵,知先生贯彻儒宗,旁通百子,于命学尤有心得,故能于诸家利弊,各集异同,抉奥提纲,溯源竞委,虽有偏激之处,要亦不失为仁人之言。癸亥冬,上虞金松涛君复邮是书,起自卷一下,总纲赋,终于卷三下看小儿法,而卷四至卷十,概付阙如。珊虽有付梓之心,然犹以未成完璧为憾。岁丙寅,海上文化书局,索珊《命理探原》增订稿,遂选是书最精湛者,一十九篇以应之。辛未秋,绍兴蒋君清渠善滢与珊频通问询,商榷命学,偶尔论及是书,承谓其同学河北宣君仲策国勋,家有藏本,戚党袁君幼安肇基,又藏有《命理辑要》、《滴天髓辑要》二书,皆出自素庵先生手,珊闻之剧喜,乃函乞假观之,清渠忠于谋人,乐此不疲,果如期而至,以张师约言全目,于宣本约言三四卷互校。篇目均同,毫无乖异,至袁君所藏辑要两种,适为张师目录中第五至第十卷。所缺者仅《玉井奥决》而已,然此书通会曾采录之,不难汇集。惟宣本约言缺起例三十六则,珊当即补录寄之。盖是书向无刊本,展转抄传,好恶不同,故繁简各别之。珊与清渠约,谓是书为命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珊当力任雕隽,公诸同好,徒以笔耕栗六,因循未果,中怀叹然。今春韦千里,忽以铅印精选约言见示,不以珊为谫劣,介清渠索珊为序,珊观其为书四卷,虽非素庵全豹,而精义妙论,尽具于斯,且遍次有类张师抄本,其全注之赋二十篇,要言不烦,最便初学,至杂论节去十二则,尤有见地,不得以割爱病之。韦君与珊不相识,观其刊印遗书,阐扬先哲,热心毅力,实有足多者。惜约言全书凡例,韦君未经寓目,兹补录于后,以尝序言,韦君其许我否?
考陈氏之生平:
陈之遴(1605年-1666年),字素庵,明末清初海宁人。
祖父陈与相官至贵州左布政使,其父陈祖苞明朝时官至顺天巡抚,伯父陈元晖官至山东左参政。夫人徐灿是明末清初才女,与大诗人吴梅村是亲家。
崇祯十年(1637年),陈之遴中式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任翰林院编修,中允等,其父因事下狱,仰药死。陈之遴被牵连,革职问罪,永不叙用。
清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授秘书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年)被授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年(1653年)被劾,为户部尚书。顺治十二年(1655年),复授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十三年被“下部察议”,不久议革职永不叙用,帝以原官发送辽阳居住。陈之遴常被言官所劾,顺治帝多为其开脱:“既已擢用,位列大臣,不忍即行斥革……”
顺治十五年(1658年)身陷南北党争,因贿宦官吴良辅,“本当依拟正法,姑免死,著革职流徙,家产籍没”,全家流放奉天,之遴“死戍所”,“诸子亦皆殁”.而陈素庵的继室徐灿是大才女
徐灿,字湘苹,又字明霞。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人。光禄丞徐子懋次女,海宁大学士陈之遴继室,封一品夫人。顺治十三年(1656),陈之遴被弹劾而以原官发配盛京居住,徐灿随行。同年十月朝廷复命回京入旗。顺治十五年(1658),陈又因罪全家“流徙盛京,家产籍没”
。康熙五年(1666),陈之遴死于戍所。康熙十年(1671),圣祖东巡。徐灿上疏乞归骨,上命还葬,得归。晚学佛,更号紫言 。
而在旧德堂医案(清·李用粹撰)中,还曾经有其父给陈素庵治疗足疾的一则医案:
海宁相国陈素庵,病足肿痛,用补血药则肿愈甚,用补气药则痛益增。延家君往治。诊其脉软而气滑,属湿痰流注下焦,为有余之症,定非不足也。若滋阴则壅沉滞阳气,若补阳则胶固经络,此病之所以增进也。用陈皮茯苓半夏独活苍术厚朴桔梗灵仙两服痛减肿消。故虚虚之祸世所共戒,实实之殃人每蹈之。若徒执补养之法是未明标本缓急邪正虚实之机也,乌足以与议道哉。所以戴人立法专主驱邪,诚虑夫补实之祸,以救末流时弊耳。
而关于陈素庵毒死父亲相关的记载如下:
明崇祯十一年冬,清军攻破长城,兵至今河北衡水一带。陈之遴之父陈祖苞时任顺天府(今北京)京兆尹,在清军进犯之时,因“守备不周,坐失城池”之罪而被捕入狱。陈之遴闻讯后,曾想方设法进行多方营救,结果均未成功。后来得知,其父已被朝廷定为死罪,不日即将问斩。陈之遴为了免除父亲遭受戮刑,寻机窜入狱中,以探视为名,趁看守不备之隙,竟在食物中投下毒药,致父于死命。
数日后,清军破城。陈之遴立即投诚,谎说被自己毒死的父亲,是在清军破城时被明朝斩首。并赋诗明志:“行年四十,乃知三十九年都错。”为了表示效忠,他向清廷建议挖掘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以泄尽明朝之气数。
消息付出后,世人尽骂陈之遴丧尽天良。
陈之遴降清后,由于他出生浙江海宁陈氏望族,史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加之其本人的学识、名声及遭遇,很快便受到权倾一时的清摄政王多尔衮的赏识和重用。清初制定的一系列朝廷典章制度,绝大部分都出自于陈之遴之手。因此,当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开始亲政,并着手清除多尔衮的党羽亲信时,陈之遴并未受到追究。反而备受顺治信任,一再升职。顺治八年,陈之遴擢升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顺治九年又被授弘文院大学士,后人称陈之遴为阁老相国。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4a3b510101mc5d.html声明:本馆文章大部分属妙铃居士QQ1278157581原创,如原创的文章转载时望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