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特点
(2013-05-12 15:50:54)
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兴趣趋向,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整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是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发现,调查的所有身体活动形式,为大多数男女幼儿喜爱或需要。有的活动形式,如小班幼儿对手膝着地爬行、钻圈,中班幼儿对走平衡木,大班幼儿对跳跃动作的喜爱人数高达90%以上。随着年龄的变化,幼儿喜爱或需要的身体活动形式有所变化:小班幼儿更喜爱基本动作中的跑或爬的动作,中班幼儿的需要则趋于平衡性的动作,而大班幼儿对跳跃性的动作更加偏爱;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就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制定独特的受到他们喜爱又适合他们身体发展需要的活动进行。如:幼儿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小朋友之间彼此不熟悉,交往显得被动。体育活动时我就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如"老猫睡觉醒不了""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中老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交往也渐频繁,活动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动机会也随之增加。我常暗示活泼爱动的孩子带文静的孩子一起玩,使全体幼儿都对户外体育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大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园为孩子增添了跳绳、皮筋等,还结合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和明快节奏编排了竹竿操等新颖的活动。相对而言对于基本体操活动的喜爱程度,小班幼儿较为喜爱,中班幼儿次之,而被调查的大班幼儿的一半以上不喜欢此项活动形式,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对基本 体操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而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则呈递增趋势。因此,分析其原因,孩子们喜欢不断变化有新意的形式与活动内容,而大班小朋友在园时间长许多基本体操每天进行他们会觉得无趣,针对这种情况,立刻对基本体操活动进行调整如:将原定的每天每个孩子都参加的固定形式的集体早操转换为按幼儿意愿进行,允许幼儿自选做操或游戏,而教师就支持孩子的愿望进行指导。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幼儿园有限的活动空间,各个年龄段幼儿轮流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而在室内时教师就组织适合室内的平衡、钻爬等游戏。此外幼儿都喜爱音乐,喜欢在欢快和节奏鲜明的乐曲声中活动。相对来说,中班幼儿有一定音乐表现的基础和能力,但创编表现能力又有一定局限性,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配以音乐,或配上儿歌,让幼儿边念边做或边唱边做也能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中班户外活动中我开展了《煎饼烙饼》、《猜拳游戏舞》《红花红花几月开》的串烧式唱游,孩子们总是百玩不厌,有的孩子还在集体游戏中意犹未尽,在自由活动时间邀上同伴自己边唱边玩。还可以把一些锻炼动作协调性的基本体操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再进行动作的搭配和重组,加上音乐表现后呈现的活动孩子们会更加兴趣勃勃,如在我园的“六一文艺汇报演出时”孩子们在《中国人》的音乐中将“中国功夫操”耍弄的虎虎生威,这样的学习充满了主动性和兴趣性,而通过活动孩子的心理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成功。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能力不强,在活动中不管自己会不会做,能不能做,都要积极争取去做,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动作做得不对,或者做错了,一定要热情、耐心帮助加强正面引导,不能急躁,更不能讽刺挖苦,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在体育节活动:《冲过封锁线》时有的孩子选择的路线较难,走到一半孩子有的放弃,有的着急。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尝试其他路线并个别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进展挑战合适自己的线路。
大班的孩子相较与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体发育还很不完善,但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奋性很高,不知疲倦,自我控制力差,只要高兴,往往就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过于激烈的运动,如“拔河”、“四角拉力”等不宜选用;二是要掌握好运动量,在组织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以免使幼儿过度疲劳,而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