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

(2012-02-03 15:32:39)
标签:

伯明顿

羽毛球运动

规则

比赛

赢在积累

分类: 技术进步篇

    自1873 年羽毛球运动诞生100 多年来,羽毛球的竞赛规则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补充,每一次的修改都推动了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竞赛规则是对比赛方法的统一与规范,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规则的发展变化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它会随着羽毛球运动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地加以修改。规则的改进又不断积累引导和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

http://s10/small/99096bb0hbb06cd5c48a9&690

    2005年12月11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会决定,21分每球得分制从2006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适用于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5 个项目。2006 年4 月在日本举行的“汤尤杯”采用了21分每球得分新赛制,5月6日在东京国际羽联大会上进行表决。经国际羽联全体会员代表投票通过,正式启用21分每球得分制。实施每球得分与21分记分法等新规则,是近70多年来竞赛方法一次颠覆性的变革,失误即失分的记分方法,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和比赛方式,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它对旧规则体制下形成的现代羽毛球技、战术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历史的看,这一次的规则变化力度最大,可以说是羽毛球运动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场空前的革命,它必将对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http://s16/small/99096bb0hbb06ce9ddfcf&690

    作为羽毛球工作者,要研究规则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新规则的特点,不断积累运动发展历程,把握竞赛的新规律,探索适应新规则实施后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前瞻性地研究未来规则变化的趋势及对羽毛球技术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和竞赛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羽毛球的比赛规则没有进行重大修改,尤其是比赛的计分方法实施了近70年无变化,它对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规则没有随着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适时地加以改变,制约了羽毛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普及。

    史文清认为新赛制中21 分制对羽毛球产生重大影响:比赛时间缩短,节奏明显加快;对运动员体能、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市场开发及传媒推广提供便利条件;对比赛观赏性,则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和以往传统规则比,比分变化快,比赛结果偶然性大,让观众感觉刺激,比赛更加精彩;但另一方面,21 分制到后半段比赛节奏越来越紧凑,战术越来越单一,从而使比赛变得单调、乏味。从这一点上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

一、竞赛规则的形成完成了从游戏到竞技运动的转变,一切源于积累

    14-15 世纪时期的日本出现了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当时球拍为木质,球由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这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羽毛很难采集,所以该项羽毛球运动时兴了一段时间就慢慢消失了。18 世纪时,在印度的普那城里,出现了一种与羽毛球运动极为相似的游戏,而且游戏开展得十分普遍。他们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由于球的改变,使球的速度比以前慢,有利于连续对击,由此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有史料记载,在1870 年,当时一批退役军官将这种酷似现代羽毛球运动的“普那游戏”带回英国。1873 年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的一位公爵在庄园宴请宾客,几位从印度退役的军官将“普那游戏”介绍给大家,很快现代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极富趣味性的游戏产生。1875 年,早期关于羽毛球规则的书在英国问世,它简单的规定了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并由此形成早期的羽毛球运动技术发展的走向,奠定了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基调。1893 年-英国的14 家羽毛球俱乐部一致倡议并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羽毛球协会,进一步修订了规则和重新规定了统一的场地标准:羽毛球确定为14--16 根羽毛粘在软木托上,重4.6—5.5 克。羽毛球场正式定为长方形。但是,直到1939 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规则才正式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同与接受,因此,1939 年开始作为游戏进入竞技运动的转折点。第一本羽毛球规则的形成,标志着羽毛球运动从游戏到竞技运动转变的完成。这一切的早期积累,为羽毛球运动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10/middle/99096bb04b80a5119e549&690

二、 早期竞赛规则的尝试演变,通过各方面积累促进羽毛球运动战术发展

    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早期为1800~1939 年,即羽毛球比赛规则从无到有,从娱乐游戏到第一本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出版。

1、器材、场地的变化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羽毛球运动出现初期,人们用的是木制的拍子,球的制作简单,是在直径大约6 厘米的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制成的球形物体上插上羽毛而制成。到1870 年英国才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初期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至1893 年,英国羽毛球协会进一步修订羽毛球竞赛规则,其中一重要变化是统一了比赛的场地规格。在此期间,规范比赛用球即为14~16 根羽毛粘在软木托上,重4.6~5.5 克。这一规定延续至今,球制作的材料和重量的规范,使羽毛球飞行的速度和远度都相对稳定,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比赛的娱乐性和对抗性。同时,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的要求,但并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当时重新修订的规则也很简单,主要变化之一在于改变了比赛场地的形状。场地由葫芦形变成了长方形,这一改变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使运动员的移动方法发生变化,在葫芦形场地上,运动员在移动的过程中反复做弧线运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长方形场地运动员做直线运动,既提高运动的速度又避免因弧形跑动引发的运动损伤;也促进了各种步法的合理形成和发展。

http://s4/middle/99096bb04b80a513723f3&690

2、球网高度的统一促进了羽毛球运动击球技术的发展

    自从羽毛球运动传播到英国的伯明顿后,便开始有了分数、场地、人数的规定。分数、场地、人数的规定是羽毛球运动由游戏向竞技运动的正式转变。早期修订的规则中,另一主要变化是统一了球网的高度。球网高度的限定,制约了极具进攻性和威胁性的接发球技术,促进了击球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运动的对抗性和趣味性。1899 年第一次国际比赛——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的举行,使技术逐渐发展多样化,但由于当时的场地器材设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羽毛球技术和战术非常简单,进攻性不强。

http://s9/small/99096bb0hbb06d2b7f298&690

3、早期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特点

    早期的羽毛球运动完成了从游戏到竞技运动的转变,这一时期规则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场地,器材的变化以及计分方法的严格规定。由于场地器材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相对落后也限制了该项运动的发展。使得该时期羽毛球技术和战术非常简单,进攻性不强。因此,当时的技术发展为初级阶段,故并未对运动员产生重大影响,它是规则形成、逐步完善时期。此时期的羽毛球技术主要以平高球、高远球和吊球为主,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以慢节奏、打四方球为主,有机会就重杀一拍。

从1870 年到1934 年间,羽毛球运动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的一些国家普遍开展起来,且以英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最高。这一时期的战术打法特点是以打四方球为主。这种打法的球速慢,运动员重心稳、防守好,以控制落点和打四角为主要得分手段。

    1934 年,由英国、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法国、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国发起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从此,国际羽联对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以及竞赛规则的修改完善起到领导作用,加速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4、中期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1939~1998 年为羽毛球运动发展中期,即竞赛规则经过了较系统的规范与统一到进入奥运会之后。奥运会以前的羽毛球运动是亚洲、欧洲国家关注的运动项目,进入奥运会后则开始吸引更多国家的关注与参与。

5、 场地、器材的变化对羽毛球技战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1939 年,第一本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出版。规则的发展变化开始日趋完善,它明确了羽毛球运动的各项内容。从场地规格上来讲,它规定球场长13.40 米,宽6.10米;球场各线应宽4.0 厘米;球网应为黄褐色,长6.10 米,宽76 厘米;网孔应为1.9厘米见方;网的上边须缝有7.5 厘米宽的白布(对折);场地设备的这一规定延续至今,使羽毛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始终保持稳定。从器材上来讲,羽毛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们混合制成;羽毛球应有16 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球重4.74 克至5.50克;羽毛球的形状、重量的限定由此发展至今71 年不变,始终保持其固有的飞行特性,而击球技术也始终围绕着这一特性发展。球拍的框架,包括拍柄在内,总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宽不超过230 毫米,拍框长度不超过290 毫米;弦面长不超过280 毫米,宽不超过220 毫米。且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式样。1939—1965 年工具为木材球拍,弹力差,进攻力量受到限制,打法从打四方球为主过渡到拉吊打法.1966—1985 年工具从竹子到铝合金过渡,由于球拍的韧性加强,重量减轻,使杀球力量得以加强,打法向凶狠过渡。随着技术的发展,1985 年以后工具从铝合金到碳素拍---钛纤维+镍合金纤维+克维拉纤维即三力维框架,球拍轻便、强度大、韧性大,使用轻便灵活且击球的力量大,提高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凶狠性和威胁性。

http://s11/small/99096bb0h791a4875d50a&690

6、记分方法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自1939 年第一本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到1998 年8 月新规则的出现,在计分方法上,一直规定男子或女子双打以及男子单打比赛都以15 分为一局。如遇13 平,可选择“再赛5 分”或按原规定赛制15 分;如遇14 平,可选择“再赛3 分”或继续赛制15 分为止。女子单打比赛,每局11 分,如遇9 平,可选择“再赛两分”或按原规定继续赛制11 分为止。计分方法几十年一成不变,一方面使各国教练员都摸索出相对系统完整的训练模式,而运动员也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打法类型,为羽毛球运动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竞技模式。另一方面则又束缚了运动技术的创新,比赛计分方法的繁琐和过程的冗长,运动员打法相对保守,拼体能成了羽毛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大大减小了比赛的观赏性,制约了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计分方法的修改,要求运动员在打法上有新的改变和调整,从而不断摸索出适应新计分方法的打法。

http://s13/small/99096bb0hbb06d60e7cac&690

7、发球技术的规范对羽毛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

    规则不断发展,对发球技术也不断进行了规范。在发球违例上,击球瞬间不是首先击中羽毛球的球托;或发球时,球的任何部位在瞬间高过发球员的腰部;或在击球瞬间,球拍的顶端未向下,整个拍框未明显低于握拍的整个手部。这一规定,将发球技术的威胁性降到最低限度,有利于促进对击技术的发展,提高竞争性和观赏性。发球时如在挥拍或抛球前再迈一步,站稳后发球,为合法发球;发球员发球时,虽然做了挥拍动作,但没有打到球,可重发球,等等。对发球技术的严格规范,促进了发球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接发球技术的发展。

http://s4/small/99096bb0hbb06d76be1b3&690

8、中期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特点

    中期球拍的发展对技术的发展影响大,而规则变化不大,主要是工具的发展变化对技战术及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较大。它是规则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首先,场地长、宽等的严格规定,对接发球技术的稳定性、精确性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接发球技术的发展。其次,对球和球拍性能的了解影响技术的使用和发挥。球的变化对技术的变化影响较大,技术的掌握与变化应与球的性能变化一致,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规律;对球拍重量进行规定,也使技术规律发生变化,技术动作开始分化,教练员与运动员也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规律,并使之开始与战术结合。最后,计分方法要求运动员在掌握各项运动技术的同时,能做到充分发挥技术的特点,形成有效的战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期亚洲羽毛球运动水平较为突出,战术亚洲运动员身体不高,力量不大,但灵活机动。该时期羽毛球技术中的高远球、杀球、吊球、网前球(搓、推、勾、扑)等技术得到了较为全面发展和运用。战术也得到了较全面发展,由过去打四方球战术发展到拉吊突击,守中反攻等一系列打法。而此时期我国羽毛球“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使我国运动员的羽毛球技术朝着快速、灵活、进攻方向发展。

三、近期竞赛规则的尝试积累,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1998 年8 月,运动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新规则的出现。羽毛球运动发展近期从1998 年至今,尤其明显的是比赛有了明显的市场化运作形式。

1、记分方法的修改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取消13 平再赛和9 平再赛的计分方法。1998 年8 月新规则出台,在计分方法上取消13 平再赛和9 平再赛的计分方法,双打和男子单打先得15 分的一方胜一局,女子单打先得11 分的一方胜一局。如果比分为14 平(女子单打比分为10 平)可选择:继续比赛至15 分(女子单打为11 分)即不加分;加分,比赛至17 分(女子单打为13 分)[33]。计分方法的修改,从规则本身来看,过去男子或女子双打以及男子单打比赛如遇13 平,可选择“再赛5 分”或按原规定赛制15 分,如遇14 平,可选择“再赛3 分”或继续赛制15 分为止。女子单打比赛,每局11 分,如遇9 平,可选择“再赛两分”或按原规定继续赛制11 分为止。这种计分方法较为复杂,许多观众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各种再赛的规则。相比过去,新计分方法的修改进一步简单和明了,符合运动规则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2001 年7 分制的尝试及意义。国际羽联从2001 年6 月开始在国际比赛中实行7 分制,试行期为1 年。可是,在这一年的时间,7 分制受到了广泛抨击。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这一措施的实施非但没能缩短羽毛球比赛的时间,反而使得羽毛球运动原有的魅力丧失殆尽。反对者的意见在于,斗智斗勇是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既对运动员的技术、耐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还要求运动员要学会用脑子打球,控制比赛的节奏[34~40]。在试行7 分制的比赛中,以技术见长或刚柔相济的球员鲜见从前的好成绩。而教练员也一致认为在这种比赛中没有了铺垫,力量大的选手会占很大优势。7 分制的实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赛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较多。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因为运动员一旦落后很难再作调整和追赶。

http://s13/small/99096bb0hbb06ddd68e8c&690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比赛也不够精彩,由于打得太快,对慢热型的运动员不利,无法体现羽毛球争夺激烈的魅力,从而缺乏吸引力,也没有真正达到适合电视转播的需求。而分数太少也不利于战术意识和调整,只求快速进攻反使羽毛球运动显得乏味。7 分制可以缩短比赛时间,增加比赛观赏性的说法在2002 年汤杯丹麦对韩国的比赛中不攻自破。最终,7 分制没能实施下去。但7 分制的试行失败,为羽毛球运动的改革发展提供前车之鉴,给国际羽联敲响了警钟。羽毛球竞赛规则的修改以及竞技运动的改革迫在眉睫,国际羽联势必去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法,对羽毛球运动的改革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分制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2006 年4 月,在日本举行的“汤尤杯”采用了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5 月6 日在东京国际羽联大会上进行表决,经国际羽联全体会员代表投票通过,正式启用21 分每球得分制。21 分制是羽毛球运动发展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从对运动员影响方面来看,比赛具有时间缩短,节奏加快,失误即失分的特点。对一些老队员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原有旧赛制的规律,经验丰富且进入状态较慢,而对新赛制会比较模糊和犹豫,致使他们的打法和临场发挥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在新赛制下一些优秀运动员常会爆冷出局,而对一些年轻队员来说,21 分不会有那么多顾虑和想法,比赛中能放得开,反而打得顺手,因此新赛制给年轻队员提供更多机会,给羽毛球注入更多新活力。

    从对教练影响方面来看,新赛制的实施,使各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优势不复存在。

在过去几十年,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旧赛制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各种训练和比赛拥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和临场指挥能力。而现在,教练员应重新对新赛制的规律进行探索,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或训练模式,从而适应新赛制的变化。

    从对裁判员影响方面来看,新赛制的修改对裁判员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新赛制是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发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新赛制下运动员的发球更加侧重质量和变化,这就要求发球裁判员对发球的判罚更加严格,而对边裁判罚准确率也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每球得分制下,1 次误判就有可能使比赛产生重大转变,包括对队员心理和比赛结果的影响。因此,提高裁判员理论知识水平,判罚尺度的掌握,控制比赛节奏能力及主裁判、边裁、发球裁判集体配合协作能力是新赛制下羽毛球裁判发展的趋势。

http://s15/small/99096bb0hbb06dfced4de&690

    从对观众影响方面来看,过去的15 分发球得分制,比赛持续时间长,一场大型比赛,如汤尤杯一旦打满5 场,比赛通常要长达5~6 个小时,如果两位选手谁也不能连胜两球,发球权就会无休止地交换下去,这让球员和观众筋疲力尽,毫无乐趣可言。而21 分每球得分可能会削弱羽毛球的一些细腻看点,但比赛相比较以前15 分发球得分制时显得更紧凑、精彩,运动员精彩的劈杀、扣杀、跳杀、鱼跃救球等精彩动作赢来阵阵喝彩。每球必争,每分必争大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从对媒体影响方面来看,电视是体育比赛的重要媒体传播手段,出售电视转播权是体育赛事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面对一场慢节奏的、马拉松式的比赛,电视节目时间段的严格限制使无法控制比赛时间的项目转播面临困难。新赛制下比赛时间具有可预测性,且在比赛打至11 分时设立技术暂停,这对电视转播及吸引广告都十分有利。

3、局间休息时间的明确规定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这个时期,规则明确规定了羽毛球每场比赛的第一局与第二局之间允许不超过90秒的间歇,第二局和第三局之间允许不超过5 分钟的间歇,所有其他比赛(除非有关组织预先公布不允许这些间歇)有电视转播的比赛,裁判长可在赛前做出决定。局间休息时间的明确规定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比赛各方面合理进行。在过去规则不完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而言,比赛过程中无限制的休息可能影响各种类型运动员的发挥,使运动员成绩相对不公平。对于电视转播而言,无休止的间歇使比赛时间毫无可预测性,电视媒体无法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因而不愿转播该项运动的赛事,从而不利于羽毛球运动通过最广泛的媒介传播与普及。相反,局间休息时间的规定,解决了以上的这些问题,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且朝着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http://s9/small/99096bb0hbb06e13d5188&690

4、近期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特点

    近期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工具发展在进一步加快,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有很大的影响;二是,此时期羽毛球技术趋于稳定,但竞争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激烈。规则的变化主要是针对运动员利用规则漏洞的行为(擦汗、喝水要求暂停等),破坏比赛的连续性,导致比赛时间无限制拖延等情况;三是商业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大型财团、企业赞助,各种重大比赛进入市场操作,通过商业赞助和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有利于项目的普及;四是每球得分制使规则趋向简单化、比赛激烈化、行为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些也是为了保证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所作出的改革。

    由于21 分每球得分制的重大变化,使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朝着更加“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羽毛球技战术向更加快速的方向发展依然是总趋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级优秀选手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快速的运动中能全面掌握和运用各项基本技术;快速能力的体现更侧重于变速进攻,进攻技术也更着重于发展具有个人特色的快速、凶狠的变速突击技术。欧洲选手利用身材高大有力的身体优势,已从偏重控制底线的打法转向强调进攻、突出发球抢攻、以下压控制网前为主的打法方向发展。亚洲选手则更着重利用自身移动灵活的特点,突出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发展变速突击,以拉开结合变速突击打法为主。尽管选手在战术的组织上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在突出快速、进攻,强调提高进攻的威胁性和效率性这两方面却是共同的。同时,对网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除了抢高点击球外,网前技术的变化及高质量地控制网前球,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获取进攻机会和得分的主要手段。新的规则使比赛中的变化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运动员不但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是由意识和技、战术能力组合而成的,是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智慧、心理、意志、谋略的全面较量。

四、要求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不断积累的主要因素

1、 规则自身完善的要求

    规则是制定者在征求社会活动主体意见基础之上,为了维护大多数主体,即人的利益,保障社会活动有秩序,正常地进行而建立的社会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规则有两大作用:一是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公开、合理、规范进行;二是引导该项运动发展的方向;从规则的定义上来看,它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主体的利益,而大多数主体的利益变化势必要求其本身变化。从规则作用上来看,它引导该项运动的发展方向,任何一项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规则的不断规范、完善以及对该项运动发展方向的引导。因此,规则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整个运动发展的必要条件。

2、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都由一系列技术动作所组成。不同的技术动作,有不同的完成动作的方法,对身体的影响和要求也不同。技术的合理、有效是相对的,教法的革新、体育设施器材的改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促进了新技术的形成。由于羽毛球运动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设备(工具)的不断更新,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作为健身的首选项目。竞技比赛的广泛举行,使羽毛球运动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不断促进竞赛规则的更新和完善。因此,运动技术的发展是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演变的一大动力。

3、市场发展的要求

    市场发展的要求包括职业化方向的发展要求。不论市场发展还是职业化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推进羽毛球运动的普及,赢得媒体和观众的支持。它们的发展势必要促进器材设备的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让更多的媒体与广告商参与转播,又不断促进了比赛方法的的变化,加强比赛时间的限制。而职业化方向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广告媒体的积极参与。

http://s3/small/99096bb0hbb06e2e1ae52&690

4、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羽毛球运动设备(工具)也从原始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羽毛球从开始时的硬纸板和绒线团到木托用皮包起来,再发展到用14-16 根高级羽毛插在软木托口。球的不断改进增加了羽毛球的弹性,减小了对运动员手腕的振幅,对羽毛球运动各种手法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羽毛球拍从木板发展成椭圆形穿弦木拍。后来,规则规定球拍重95~120 克,拍框长25~25.5 厘米,宽20~20.5 厘米,拍柄长39.5~40 厘米,其制作材料也发展成木框钢管拍、铝合金拍、碳素纤维拍、钛合金拍。球拍的发展是高科技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表现。羽毛球场地也从最初的草地到水泥地,再到后来的木地板和塑胶地板。塑胶场地既是科技发展提供的良好设备,又体现了对运动员身体的保护和人文关怀,以及对电视转播的需要等(色彩鲜艳夺目),而这些都是规则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过去科学技术落后,对兴奋剂没有多少认识,如今竞赛中的兴奋剂问题已经成为该项运动发展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规则的完善程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辅相成。

http://s4/small/99096bb0hbb06e51527e3&690

五、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1、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

    规则的不断改进,为羽毛球运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新赛制使得羽毛球强队的领先优势被削弱,胜负的悬念在增加。在2005 年世界杯上,再也没有出现旧赛制下强弱交手时零分的现象。一些实力悬殊的比赛,也常会打到20:15,甚至更多。强队比赛难打了,弱队挣分容易了,因此可以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羽毛球爱好者积极参与羽毛球运动,而这也正是国际羽联改革后希望看到的效果。

2、提高商业价值

    新赛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比赛时间,适应电视转播的要求。因为时间控制和观众收视率是电视台的生命线。通过规则的调整来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胜负悬念,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和球迷,可以为电视台获得更多的利润,吸引更多电视台转播,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做好铺垫。

3、规范比赛,统一方法,公平公正是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各项运动的开展与普及也都要遵循这一宗旨。羽毛球运动规则的不断修改与发展,不论在器材设备的严格规范,还是比赛局间休息时间的规定,都是为实现比赛的公平、公正而做出的努力。

4、竞赛规则向简单、明了的方向发展

    竞赛规则中不论场地、器材设备或是接发球技术、计分方法,都在羽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规范。其中计分方法是整个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多的、也是最核心的规则。它由过去的不计分,到交换发球权的计分,再到发球得分的计分,不难看出规则在不断朝着简单、明了的方向发展。它适应整个运动规则发展的总趋势,有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羽毛球竞赛规则的积累,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在不同时期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的羽毛球运动完成了从游戏到竞技运动的转变,这一时期规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当时的技术发展为初级阶段,故没对运动员产生重大影响,它是规则形成、逐步完善时期。中期以工具(球拍、场地等)发展对技术的发展影响大,规则变化不大,主要是工具的发展变化对技战术及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较大。它是规则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近期羽毛球运动规则变化大,主要在计分方法和局间休息时间的变化上,对运动员的技术打法产生重要影响,对新技术、新训练方法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它是规则不断成熟、完善的阶段。

    羽毛球规则的重大变化使世界羽毛球技战术朝着更加“准确、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新赛制21 分每球得分制的重大变化,使比赛的节奏加快,比赛中的偶然性加大,每一个球均可得分或失分,这就要求运动员进入角色快,适应快,对运动员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也更高。因此,在技战术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运动员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能力;不断培养主动进攻和连续进攻的意识;在“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基础上灵活多变,从而使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趋势朝着更加“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

 

 

 

赢在积累博客推荐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096bb00100z5m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