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玩游戏专注,学习不专注,算不算注意力不集中?

(2015-11-24 00:33:20)
标签:

呼市心理咨询丁老师

呼和浩特丁老师心理

呼和浩特市催眠丁老师

呼和浩特沙盘丁老师

呼市感觉统合丁老师

分类: 学习、注意力、感觉统合等

                                  http://s3/mw690/002NHUu6zy6XeFnhRDk22&690
    一些孩子被评估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后,有家长不理解,会问:我孩子就是上课做作业不专心,但是看电视、玩电脑非常专心,目不转睛,一动不动,能坚持得特别久。这算注意力不集中吗?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了一段时间矫正训练后,会问:为什么治疗之后孩子注意力还是不好啊?上语文课时还好,数学课就不行。写作业也是,语文作业比较快,数学作业就非常拖沓......

        

    一般来说,关于多动症科普知识的第一步,都是说明,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在国内,大约一半的ADHD儿童会好动,坐不住,相比之下,90%以上的ADHD儿童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够专注。因此,ADHD与其简称多动症,不如简称“欠专心症”更恰当。

    这时候就涉及一个问题,不是每个骑着白马的都是王子,不是每个时刻的专心都是真正的专注力。那么,究竟什么时候的专注,什么程度的专注,才算数?才算正常?

 

    针对家长的问题,我们来挨个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这个时候的注意力,我们叫被动注意力,也就是说不太需要付出主动的努力,只是因为被吸引了而导致看上去很专注而已。其实这个时候的专注力,没有什么建设性。尤其是玩电脑以及现在玩IPAD游戏,主要是被丰富的颜色图案刺激吸引了注意力而已,实际上大脑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真正有效的注意力,应该是在面对不太感兴趣的,甚至有些枯燥的,但深知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时,能够靠自己的努力维持注意力,专心在手头的事情上,而不去神游太虚,或者三心二意。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这类事情最常见的,就是上课学习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那么还有一些情况是介于上面两者之间的,比如看书,拼图,画画,搭建乐高,组装模型等,这些情况下,如果孩子能专心很久,算不算数呢?

    

    我们就需要谨慎地来甄别一下了,原则还是不变的,看孩子是被动的被吸引了注意力,还是自己主动努力维持的注意力。

    例如看书,如果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漫画书,主要就是些彩页,内容很简单,打打闹闹的,孩子随便翻着哈哈乐着,看完也没什么概念,问他故事什么内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这个时候即便能翻再久的书,也不算真正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是真正阅读一些有内容的课外书籍,理解记住了书中的一些相关信息,那么认为这能够算是注意力集中。

    同理,像画画、拼图、乐高等活动,如果孩子是非常随性的涂涂画画,按照自己意愿随便拼插,最后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作品出来,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孩子而言并没有投入太多注意力,仍是一种被动吸引的玩耍而已。相反,如果孩子是有动脑设计,或者按照图纸研究如何组装,最后完成了一副作品,那么考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付出了主动注意力的。

    如果家长还是觉得判断起来略困难,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方面家长可以把情况全面地描述给医生,让医生帮忙综合判断。另一方面就是可以让孩子去完成一些注意力的测试,包括简单的和复杂的测试,然后观察孩子在测试中的注意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接下来说第二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治疗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在某些时候改善了,某些时候还是老样子。经常让家长误以为是治疗效果不好。其实,这种情况通常又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可能性是,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动力问题。通过治疗,孩子是有能力集中注意力了,但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听,他非要走神,那就无能为力了。例如大人开会,你能注意听领导发言,但你嫌无聊不想听,于是你就开始玩手机,这并不能说明你注意力不好,只能说明你主观上不愿意专心而已。

    第二种可能性是,孩子能胜任当前的任务要求吧。比如数学课比较难,听不懂,老师说话跟天书似的,看到题目完全没有思路,那么就算注意力再集中,也没办法不卡壳。举个例子,如果这时候把家长你拽去听北大物理学相对论的课程(如果你恰好是物理学专业毕业的,那么就假想把你拽去听医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完全不知道老师嘴里讲出来的句子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不出五分钟,你也会走神的。

      

    因此,要考虑,孩子愿意集中注意力,且在能力胜任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如果能集中注意力,就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注意听,那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果孩子能力不够,那么家长要调整要求和预期,以及多加辅导,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 儿童(0-18岁)注意力、行为、情绪、学习能力的咨询与训练
 青少年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及情绪调整
◆ 成年人失眠、压力、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情绪调整
◆ 婚姻、情感、家庭关系心理咨询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8EN00SIGG.gif 本心理机构注册于2000年,接待咨询上万,咨询规范,经验丰富!
预约电话:150478139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就餐
后一篇:2015.12.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