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2013-05-02 16:59:35)
标签:

教学随笔

教育

育儿

分类: 学科主题博客

 

     我这次讲授的《名数的改写》的主要内容是:单名数与单名数、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这里面牵涉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对于改写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已经有所接触,不同的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名数是小数,这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在名数的教学中,我利用《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故事导入,然后出示情境窗,引导学生学习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由此引导学生学习名数的改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先讲解12.5千克=(    )克,200克=(   )千克,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讲解1米26厘米=(  )米,2.39千克=(  )千克(   )克,在做题时一定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名数之间的改写。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解题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在教学生,为了让学生较深记忆,我用一句话概括:“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低到高除(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通过这堂课,我在感受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思考了很多,做的比较好的和不足及改进措施如下:

     (一) 优点 

     1、从教的角度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的教学情境。开始利用《安徒生童话》,较快的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知识的探讨之中。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做题,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名数改写的方法。再利用“帮一帮”,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探究问题,学习新知,从而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2、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学生通过教师这一媒体的引领而学习教材、掌握教材并获得了全面发展。对于名数的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的介绍,也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我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就是一个名数”,再在比较中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学生对名数的理解就比较清晰。这样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了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而单名数的改写我则采用学生先思考后交流,在反馈中进行个别指导的方法,规范语言,归纳方法。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考,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每个孩子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记忆不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特别是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由于平常不经常应用的原因)掌握的不好,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

应该在课前给学生设置些有关进率方面的练习,以便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这一方面应该注意改进。

     2、个别学生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解题速度比较慢,尤其是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这样造成整堂课进展很慢,我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这一方面的练习以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通过这次达标授课,我真正意识到一堂好课需要自己全心的投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多上课,多思考,在实践和反思中让自己尽快得成长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