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中的第三只手
(2012-01-16 01:37:40)
标签:
经济活动无形的手有形的手第三只手 |
分类: 杂文 |
经济活动中的第三只手
2012-01-16
原载于2006-09-09TOM‘山外山’博客
在一次晚宴席上,我的一位国外进修回来的领导转述了亚当-斯密斯在‘原富’中的一种观点:
‘政府管经济从来没有好结果’。
显然他是同意这样说法的。当时我就感到这样的说法不妥,但一时又没有想明白,不妥在什么地方。
事后几经思索,我才弄清楚了我认为这样说法不妥的原因。管理经济对所有政府,都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古代将地方官别称为‘牧’,言下之意是把老百姓当作羊群来放牧,明显突出了地方政府的经济任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采纳了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建议,积极地干预经济,使美国和全世界摆脱了经济危机。凯恩斯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初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因此亚当-斯密斯观点是片面的。那位学说渊博的领导原来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2005年北大一位经济学老师在电视上作了一个讲座,题目是‘经济活动中的两只手’:一只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无形的手,另一只是政府干预有形的手。原来我的上述想法在经济学界早有定论。
接着我就继续思考在经济活动中除了上述那两只手外,是否存在第三只手?我观察的结论是在古今中外的所有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第三只手。这是一只名符其实的‘三只手’(在上海方言中,即扒手或小偷),它时刻不停在用‘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盗窃、掠夺社会财富。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宣传着‘劳动致富’的理念。但从电视或杂志上铺天盖地的经济名人的发家史来看。似乎没有一个经济名人是真正地是靠‘劳动’‘致富’的,所有经济名人都是以不同方式把社会财富敛聚到自己手里‘致富’的。例如,被认为‘计算机天才’的比尔-盖茨,更合式的身份应该是‘敛财天才’。
善良的人们,请时刻清醒的保护自己的口袋,免得在不知不觉中给这第三只手将你的财富掏个精光。
跋
在重发本博文前,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条款‘经济活动
1.
2.“经济活动中‘有形的手’”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应该是人们为特定的经济目的,对经济的主动的、有组织的公开干预。这只手的这特征是人们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公开活动。因此这只手是‘有形的’。‘有形的手’通常由政府主导,但必然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参加。把‘有形的手’理解成单纯的政府行为,是片面的。
按对‘有形的手’上述理解。网上大部份文章提到的‘第三只手’的行为都是‘有形的’,即它们是‘有形的手’的一部份,而非真正的‘第三只手’。它们更合适地被称为‘有形的手’的某些‘指头’。
3.“经济活动中‘无形的手’”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驱使的经济活动。进行这样经济活动的人们是无组织的,被动的。这一只手通常不被人注意,因此被称为‘无形的’。
‘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市场经济存在着足够的运行空间,即市场经济中存在适当的自由竞争,资金和劳动力能够顺利地转移。
4.
由于人类的活动不是主动的,就是被动的,在正常经济秩序下‘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支配着几乎全部的人们经济活动。
‘政府管经济从来没有好结果’。这是亚当-斯密斯在市场经济作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社会中得出的研究结论。这结论本身说明,在他的社会中,经济活动中存在‘有形的手’,但亚当-斯密斯对它的评价不佳。从历史上来看,亚当-斯密斯这样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中国在每次战乱之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是和正确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如汉代的文景之治,曹操统治下的中国北方等等。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走出经济危机,政府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