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
(2014-01-30 16:16:45)
标签:
黄帝内经揭秘经典伤寒论中医 |
分类: 《伤寒论》 |
陈晓旭,作为艺人,我是一贯孤陋寡闻惯的。可作为“林妹妹”生前投资制作的公益片,《和谐拯救危机》确实不可多得,我看了也不止一遍。在这部片子里,第一集的题目叫做《中华民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现在看来,节目还有言犹未尽的地方,因为中医同样到了要认祖归宗的时候。
中间有一段时间,是不太上网的。这段时间,重新游走网络,这种感受尤为突出。当前的院校教育,固然是主流,但在民间,中医爱好者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网络上,无疑是了解体制之外的最佳渠道。院校教育的情形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并有所反思,那么民间自发的学习又是何种情形呢?
在民间中医网里,要数求医问药的帖子楼盖的最高。
在久负盛名的伤寒论坛,搞出来一个圆运动中医学社的东西。
这个圆运动,我前几年的时候看过,也曾经推荐给学友看过。至于说在伤寒论坛里现在能得以火爆,得益于李可老中医的极力推荐。在李可看来,彭子益就是中医复兴之父,圆运动就是拯救中医的经典了。于是老中医的个人意见,就成为了一班人学习中医的导向。
那么现在来看看,彭子益还有他的那个圆运动,对伤寒论,对中医到底理解了多少呢?如果说伤寒论是100分的话,圆运动考的成绩怎么样呢?我的意见,如果勉强的话,给个50分以资鼓励是可以商量的。怎么说呢,若论对《伤寒论》的理解的话,考分无疑是个0蛋,但能运用河洛之理来解释中医,在方法上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不光是这个圆运动,这些年,为了解开《伤寒论》的秘密,除却古人的注解,民间的学说我也没少研究。算命先生的《仲景方术》,民间郎中的《易演伤寒》,但凡有点新意,我都会钻研一番。结果呢,也都是以失望而告终。看似步步为营的方术之说,不过是拿中医跟命理结合后的一个噱头;看似正经八百的易演之说,作者却连何为易经都没有搞明白,只不过是拿王叔和的六经辩证旧说,生披了一张易经的外衣。但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东西,却又信徒云集,其中还不乏一些有执照,高学历的人才。所以以李可老中医的名声和影响,圆运动火爆就自然情理之中了。
其实非惟现代,通观《伤寒论》历代所有的注解,无一例外的不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无一例外不是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仲景,强加给《伤寒论》。而后世学者呢,又往往会从这些杂乱的注解中,寻找一种复合自己意愿的解说,并依此作为学习《伤寒论》的指导。和院校教程有区别的是,一方是统一于王叔和的六经辩证说,一方则真正的是杂乱不堪。但是双方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从来没有“思求经旨”,从来没有一方有自己的思想,遵从医圣的意愿去思考,去理解。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医圣警示言犹在耳。中医的根在哪里,在《伤寒论》,在《黄帝内经》,中医的根是什么,是天道,是经典。当院校把内经列为选修的时候,院校已经为未来的中医掘好了坟墓。当民间把彭子益奉为医圣的时候,中医在民间也已经自绝于未来。
中医的当务之急不是谈论如何创新,中医的发展也不是要依靠哪位大家名医。中医要在两千多年的延续中找到正确方向,摆脱有史以来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中医到了真正要认祖归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