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梁愚公
大梁愚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73
  • 关注人气: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资料: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2013-08-13 16:11:14)
标签:

教育

       关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小资料:

      行为目标 也称作业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最推崇行为目标的当属美国的泰勒,他的课程理论被称之为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更关注的是过程。它反映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要求教育者根据幼儿的先前经验和活动过程,对幼儿进行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幼儿兴趣和当前发展的目标。英国的斯腾豪斯可谓生成性目标的大力提倡者,与泰勒相比,他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注重内容自身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是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叙写课程目标的一种主张。他认为,课程设计的叙写可有3种不同的形式: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不是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认知灵活性、理智探索和高级心理过程上。表现性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习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艾斯纳认为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具体的,所有的课程活动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他就怎样叙写表现性目标给出了一些例证:“参观幼儿园并讨论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使用铁丝和木块发展三维形式”。

  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明显地反映出人文主义的追求,表现性目标重视的是人的个性,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在课程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他并未完全否定行为目标的合理性,但认为行为目标只适合于人的发展中那些较低的层面。他以解决问题的目标进一步补充行为目标之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