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朝晖老师在我的《体育课堂观察的视域、视角和视点》一文后提出问题:“教材的选择是依据什么的选择?学生?教学内容?教材的呈现是为谁呈现的?为学生?为教学内容?那么什么又是教学内容呢?”
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其中又涉及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理解如下。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一直被我们作为无区别的概念使用。(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很多人依然如此)但有人却对它们做出了很细致的区分。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内容一般指特定形态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课程内容从宏观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并“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段时间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课程
教材
教法,2005.08:49-53)假如现行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是按照这一思路设计的,那么,体育课标为什么只有目标体系而缺失具体内容便不难理解了。虽然这种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等概念的理解及课标设计思路是一个存在争议和需要讨论的话题,但却是个已成的事实。
如果教师不能直接从课程标准中获取教学内容,能依赖的便只有教材内容这个渠道了。因为“教材对教学内容具有规定性,是教学内容创生的法定、科学的、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承载重要社会经验与现代教育目的的素材。”(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课程、教材、教法,2007.02:3-9)有了教材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才能进一步创生现实、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样,教材内容便充当了把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中介形态和桥梁作用。(以上教材内容指的是教材文本内容,即教科书)
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材内容是课程内容的现实化、具体化和物态化,同时也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教学设计的依据。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而动态生成的所有素材及信息。
所以,教材内容选择的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而选择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教学内容却远远要比课标和教材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生动。
说的直白或通俗一点,课程内容就是课标上的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的内容,教学内容就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发生互动,教和学的所有内容。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特点概括如下。
|
课程内容
|
教材内容
|
教学内容
|
制定者
|
国家教育
行政部门
|
教材编写者
和出版部门
|
学校教师
|
特征
|
描述结果,宏观指导,抽象概括
|
具体、精炼
法定、权威
|
创生、重构
丰富、生动
|
依据
|
课程目的、价值
|
课程标准
|
课标、教材文本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