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距离跑步”的利与弊

(2012-01-08 17:20:43)
标签:

杂谈

     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我国部分中小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兴起了一股“零距离跑步”的风气,而且这一风气还有逐步蔓延开来的趋势。在百度上键入“零距离跑步”进行搜索,可检索到一千多条相关信息,其中有关于“零距离跑步”的简报、感想、问答,有所谓“史上最牛的零距离跑步”视频等等。

    何谓“零距离跑步”?从一段“零距离跑步”的视频上看,这种跑步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前后左右没有间隔距离,后边学生双手扶在前边学生的腰间,用整齐划一的步伐集体跑步的形式。有人形象地用“心贴背”或“身贴身”跑步来形容这种跑步形式。许多看了这种跑步形式的人都说感到很震撼,因为全班学生仿佛一个人似的步伐整齐划一,而且口号响亮,精神饱满。但笔者看了这种跑步之后却不由感到一种压抑,一种别扭,一种跑步变了味的感觉。我们不妨客观的对这种“零距离跑步”进行一下利与弊的分析。

    “零距离跑步”的最大价值在于跑步之外。由于全班学生必须步调一致、才能整齐划一,必须精神振奋,才能口号响亮,有了整齐划一和口号响亮,就有了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有了令人为之瞩目的精神风貌。所以,“零距离跑步”这一形式的价值在于它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组织纪律性,振奋学生精神面貌,显示学校管理水平。正因为如此,“零距离跑步”的主要号召者大多在学校领导,而体育教师多处于无奈才不得不为之。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零距离跑步”的弊端。在体育教师研讨的基础上,归纳“零距离跑步”的弊端如下。

    一是“零距离跑步”要求跑步时取消学生之间的间隔距离,这不合乎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要求,造成课间跑步和体育课跑步要求不一致,“零距离跑步”和正常跑步动作不一样的尴尬局面。

    二是“零距离跑步”容易使学生动作变形,并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长。经观察发现,“零距离跑步”时学生步幅极小,而且由于前后学生距离过近,后边学生向前迈步时总是担心碰在前边学生脚上,两脚成外八字,而且摆腿动作变形,没有摆臂动作。

    三是“零距离跑步”跑进速度很慢,学生心率很难达到有效负荷价值阈,运动负荷太小,不能有效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耐力素质,这与课间跑步的初衷和跑步的基本功能是相悖的。

    当我们利用“零距离跑步”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振奋精神面貌这一价值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学校开展跑步活动的初衷是什么,跑步的基本功能又是什么。如果背离跑步运动的基本功能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把课间跑步变成加强组织管理,展示学校风貌的一种手段,那无疑是一种变了味的跑步,一种意在“作秀”的跑步。

    由于学校运动场地狭小,学生人数过多等原因,把间隔距离缩小,采用近距离跑步的形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非要把这种“近距离”发挥到极致,取消跑步时的间隔距离,甚至后边学生搂着前边学生的腰,用“心贴背”或“身贴身”的方式跑步,用牺牲跑步的速度和增强心肺功能的价值来换取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与震撼,这是典型的重形式,轻实效的作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