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故障排除

一、S/R加样针电压异常故障1例
故障现象:按操作规程测试性腺全套,肿瘤标记物多项。仪器正常运行,结果中的不定项不定标本经常出现大于或小于测量范围值。如:E2>4300p/ml,TT>15.0ng/ml,LH<0.1mIU/ml,CAl53<0.1ng/ml,HCG<0.500mlU/ml等;仪器并不报警,只提示结果出范围。标本重做后结果恢复正常,即检测出具体值。
故障分析:观察故障结果,凡使用竞争法的项目,故障结果大于测量范围;使用抗体足量的非竞争法项目小于测量范围。说明所有故障结果皆因光子测定值小于测量低限引起(因为发光物Ru(bpy)32标记于单克隆抗体上,抗体足量时光子值越低待测项结果越小,抗体定量的竞争法光子值越低待测项结果越大)。因为故障结果不定项目不定标本,出现频率无规律,故分析认为似存在带随机性质的系统性故障(本质是系统性故障,但带有随机性)。因其随机性首先考虑到气泡(随机误差最大的创造者)。标本无气泡,检查试剂发现含有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瓶有大量气泡,液面越低气泡越多,有甚者液面中央为气泡占据。问题可能出在测试的第二步,即添加磁性颗粒时因气泡原因,加样不成功,且仪器未报警。基于如上判断,采取提升试剂液面以减少物理搅拌所产生的气泡(加同种试剂于透明瓶)与检查搅拌针两项措施。搅拌针略抖动,认定为气泡产生原因,做固定处理。该两步操作之后,气泡明显减少或消失,但故障依旧。根据类似问题处理办法,仪器试剂盖去除运行,故障频率下降,一个工作日仅一例。据此判断为S/R加样针位置偏差,与试剂盖上加样孔边缘太近引起S/R针电压异常变化,仪器误以为试剂吸样完成(2010以电压变化判断是否吸样),造成故障结果。全面调整S/R针位置,故障频率略有升高。应原因不明,全程观察标本测试。为增加故障几率带试剂盖运行,连测7个标本的TT,发现第四个标本在第一步加样后(应加抗体与血清置于孵育池)液面明显低于其他标本,所有加样杯进行液面标记。各标本测试第二步(加磁性颗粒)均正常。结果第四标本TT>15.0ng/ml,其余正常。取出第四与第五加样杯清洗、干燥(固体废物盒中,有数码标记),在两加样杯中各加50微升水,第四加样杯液面恰好到标记处,第五加样杯再加近150微升才到液面标记处。因TT测试标本用量为50微升,且试剂加入量不等于50微升(近150微升),故得出第四加样杯只加入标本,未加试剂。故障源于第一步加样中试剂未加入。开始怀疑S/R针存在电压问题。经测量S/R针静态电压正常(仪器工作状态时的S/R针动态电压变化无法直接测到),测量蒸馏水纯度正常。测量地线电压14伏,是允许范围高限2伏的7倍。排除多种原因后高度怀疑地线电压过高,致使加样过程中,S/R针动态电压(工作电压)不稳,引起故障。(该科室2010无地线,多年来无问题,故先前未注意)取一段铜芯电话线,一端连接于仪器金属外壳,一端接至科室房间内铁质自来水管,制成简易地线。测量地线电压变为4.5伏。再通电运行仪器,故障基本消失(极个别情况时,故障偶有发生,考虑可能与地线不正规有关)。究其原因,可能是地线电压过高,仪器工作时受到其随机影响,仪器加样判断受干扰,出现未加样现象,导致结果错误。故障中,地线电压高只是一个现象,当不影响S/R针工作时,不会出现此类故障,反之,出现涉及S/R加样针电压的一类问题。因此,本文提供的分析处理方式,对于报警信息含有LLD的故障处理也有助益。
故障排除:仪器保养,冲洗管道,无效。检查试剂,含有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瓶(透明瓶盖)有气泡,加同种试剂提升液面,故障依旧。检查搅拌针,略抖动,固定处理后,故障依旧。去除仪器试剂盖后运行,故障减轻,重调S/R针位置,故障仍存在。测量S/R针电压正常。测量蒸馏水纯度正常。测量地线电压是允许范围7倍。加接简易地线,故障基本消失。
二、抓手部分故障1例
故障现象:开机进行初始化,在抓手进行抓杯时,抓头已经打开。此时出现报警:18-04-02 the gripper finger
did not open“整机停止运行”。
故障排除:根据现象,断定抓手部分出现问题。首先检查螺线管部分。手动打开螺线管的抓头,松开可以回弹,说明机械部分基本无故障。打开抓手部分的盖子,用万用表测螺线管线圈,阻值正常。该部分还有两个位置传感器,用于判断何时开始抓杯,何时已经抓到杯子。开机,选择SERVICE选择SEN—SORCHECK选择。Gripper
finger进入到sensor位置,模拟运行抓杯释杯,传感器功能正常。连接抓手的是一根扁平电缆。该电缆负责给抓手部分供电,是主机CPU和抓手间进行联系的控制线。仔细观察该线,发现中间有一个黑点。该黑点真好位于给螺线管供电的线上,黑点表明该线已烧糊,螺线管的供电处于似断非断的状态。当抓手没有张开时,电流很小,螺线管得电,当抓手一张开,电流增大,此时螺线管的供电从该断点处切断。主机CPU根据电流大小判断抓手没有打开。因此出现没有张开抓手的报警。更换该扁平电缆,故障排除。
三、漏液故障1例
故障现象:开机初始化有时报警“premature LLD signal—S.disk 35—01—06或premature
lld signal—R.disk 37—01—O6做标本的过程中,偶尔也出现该报警。
故障排除:查手册知两个报警分别解释为“A premature LLD。signal is dectected during
sample pipetting casusing the s/r probe to hover over the sample at
position“x”和“A” premature LLD signal is dectected during reagent
pipetting casing the s/r probe to hover over the reagent pack for
test number“x”.按常规①点击“utilscreen”选择“voltage
monitor”选择“s/r probe LLD
voltage”此时电压显示为0.46伏,加上一tip头后,电压显示为1.86V,均小于2V,说明针头感应系统正常。②该机对水质要求很严,电导度一定在10以下。测试水的电导度为8,正常。③该机水路不畅,也会导致该报警。拿掉水桶,清洗过滤网,不是很脏。作针头清洗程序,选择“maintance”选择“s/r
probe
prime”选择l00次。点击0K冲洗正常。且s/r针能达到“水流如注”的状态。用手摸s/r针上面管路无漏水。由于清洗了过滤网,还要对s/r针进行清洗。选择“s/r
probe prime”做sipper针清洗。发现在做sipper针冲洗时,s/r
probe有水珠间断流出。重新启动机器,发现在初始化时,s/r
probe针就有水珠几分钟流下一滴,当有水滴流出时,s/r针感应系统电压升高,马上出现前面的报警。根据现象可以说明,s/r
probe连接管肯定有微漏之处。查看图纸.从s/r注射器到s/r probe中间经过一个clot dector和acrylic
block首先查看s/r注射器处无气泡。如果该注射器密封圈破碎,有气泡也会产生此故障。打开机壳,沿s/r针的管路检查,没有发现漏点。后将该软管从注射器端取下,另一端从s/r针取下,堵住。用针管向里加水,发现靠近s/r
probe一端的细管中有少量的水珠产生。将软管更换,重新开机,故障排除。由于该漏点太小,管内压力不稳定,故障比较隐蔽。故采用加压检测法。
四、计算机故障1例
故障现象:启动软盘长时间使用后,做某项目的定标时,会把另一项目的定标曲线度挤掉。使另一项目无法出结果。
故障排除:该机总体设计还滞后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每次启动还需要用一软盘在软驱进行启动。没有硬盘。因此对于软盘的质量要求较高。一旦软盘中的垃圾数据很多,现有软件又不能干净彻底地清除一些数据残留。随着工作量的加大,软盘中的垃圾数据越来越多。由于软盘的存储空间有限,导致一些有用的项目数据丢失。此时需要将各个数据重新定标,重新制作一张启动盘。重做之前需要准备BLANKCELL定标液及各个项目的定标液。方法如下:①将本机的原始盘插入软驱,开机驱动;②将blank
cell
calibrtion放在r/s盘的l8号位;③在显示屏上操作,按下ulitity点击:intial
blank cell进入:intial blank
cell将off变成on;④点击star开始定标。做完后进入calibration查看blankcell定标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在正常范围内.可将各个项目都作定标。新的启动盘做好。做好的盘要把数据通道参数改成和原盘一样的,否则出现数据无法传输故障。
五、干扰故障1例
故障现象:触摸屏数字“拉毛”闪动,满屏回扫线且动态变化。有时无法看清各个程序菜单。
故障排除:该故障看上去应是干扰现象。不是抗干扰元器件变性就是电路板接触不良或是屏蔽出现问题。测供电电源,地线完好。如果对电路板进行检修,难度较大。由于该触摸屏通过一条电缆与主机相连。根据经验,将该电缆表皮与机壳之间用绝缘胶带完全隔离。开机后故障完全消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