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阳修文蜈蚣桥

(2013-07-13 10:31:11)
标签:

贵阳文物景点

杂谈

http://s9/mw690/98e390b6gx6BqTEpgQoc8&690
    蜈蚣桥又名龙源桥,位于修文县洒坪乡蜈蚣桥村,距县城约15公里。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水西(今毕节、六盘水一带)彝族首领奢香夫人所创建。
http://s16/mw690/98e390b6gx6BsYUJk0D8f&690
明朝初年,贵州都指挥使马烨企图激彝族人造反,镇压后可实行流官制,借故鞭笞奢香,奢香没
造反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到京城向皇帝朱元璋告状。
http://s1/mw690/98e390b6gx6BsYXDQHKe0&690
 朱元璋为安定西南边疆,处理了马烨,便封赏了奢香,奢香回到贵州后,为解决交通闭塞状况,辟“九驿十桥”建官道。其中,龙场驿(今修文县城)为首驿,蜈蚣桥则为首桥。
http://s9/mw690/98e390b6gx6BsZ1KbxKd8&690
此桥系古代龙场驿(今修文)到六广驿(今六广)至毕节的官道津要。桥建成后,历经多次维修、重建。明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贵州宣慰使安观建秀水、麦稼等十桥时重建。
http://s13/mw690/98e390b6ge0fb59170a0c&690
据镌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建十桥碑记》记载,蜈蚣、秀水、麦稼等“水西十桥”,乃贵州宣慰使安氏父子为之。“自成化己丑始事,至丙午迄功,历世以三”。
http://s1/mw690/98e390b6gx6BsZ3RGyk60&690
所谓“历世以三”,即从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的17年间,经历安观、安贵荣、安佐三任宣慰使。到万历年间,安国亨又重修水西十桥,重修的蜈蚣桥取安国享之号改名“龙源桥”。
http://s8/mw690/98e390b6ge0fb5b6addc7&690
 又据镌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重修十桥碑记》记载,蜈蚣桥因“六广之役”毁于兵燹,万历十九年(1591年)二月重建,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落成。
http://s1/mw690/98e390b6ge0fb5ca147f0&690     蜈蚣桥建在深邃的山谷沟底,南北两岸双峰对峙,桥横卧于花桥河上,为三孔青石拱桥,长64米,宽11米,高9米。
http://s5/mw690/98e390b6ge0fb5da55654&690
 单孔跨度8―9.5米不等,桥面用青石板铺筑,两边桥头上有抱鼓石望柱,桥两边各有望柱23根,长方形石拦板22块,望柱顶端雕琢有形态各异的石虎。http://s8/mw690/98e390b6ge123b3720b87&690
 石栏板嵌着云龙纹、卷草纹图。桥头立的《重修建十桥碑》上刻汉文和彝文。http://s3/mw690/98e390b6g7cef8b381c12&690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代初期传入贵州,蜈蚣桥是汉民族文化和彝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多得的桥梁古建筑,它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建桥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http://s13/mw690/98e390b6ge0fb6223380c&690
 1982年2月,蜈蚣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
http://s1/mw690/98e390b6ge0fb63453c50&690
    现今的蜈蚣桥,南岸的猫坡山上还保存着较好的古驿道,沿河两岸李树成林梨树遮荫,桥依然是连接两岸的主要通道,潺潺河水西流,清澈见底,可见鱼虾。
http://s5/mw690/98e390b6ge0fb642c5be4&690
 因时间久远,又无专人看护,桥身长满了大量的杂草和藤蔓,桥面铺安的石板和两侧的石栏板已损毁,车轮的碾压使得桥面凹凸不平,有一桥拱还有下沉现象,建桥时立的石碑也不见踪影。
http://s10/mw690/98e390b6ge0fb9ed8ecf9&690
 所幸蜈蚣桥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历尽岁月沧桑至今巍然屹立保存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