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沙沙 课堂实录
(2014-12-19 19:57:02)
标签:
育儿儿童诗教学实录安计芳 |
分类: 儿童诗教学指导 |
小雨沙沙
一、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是山西阳泉矿区红岭湾小学 安计芳老师2005年4月29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与《新作文》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名师”“新课标”作文教学示范暨全国首届“挑战名师”作文教学观摩大赛中执教的参赛课(获大会一等奖),学生是成都市红光小学四年级1班的小朋友。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
2、激发想象力,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求真、崇善、爱美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一)激发想象,以想带说
1、出示图形О,想象它像什么。
师:知道大家喜欢想象,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有关想象的游戏,仔细看,认真听,(老师在黑板上画圆)这是什么?它是谁呀?这是一个有关想象的游戏,放开你的想象,就知道它是谁了?
生:它是一个太阳,是一个在天空中默默奉献的太阳。
生:它是一个花皮球,正蹦蹦跳跳地和我们玩呢!
生:它是快乐老人的一张脸。
生:它是一个月亮,在夜里给我们当路灯。
生:它是一个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
生: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圆满的句号。(学生鼓掌)
师:想象真精彩!谁想象的与众不同,老师就把机会让给你。
生:它是个小朋友张大嘴巴,让母亲喂他。
师:是一位婴儿更准确,对不对?
生:它是我们的自然数0。
师:谁还有更独特的?
生:它是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的眼睛。
生:它是一个轮子不知道疲倦,无论走多远都不知道劳累。
……
2、“诗化”语言,用想象到的事物说一句话。
师:大家的想象非常精彩,现在让老师把你们的想象升上一级,能不能用你想象到的事物说上一句话,不用多长,可以想一想。(提示)你的轮子要干什么,或者说它怎么样?你的眼睛又要看什么?它又怎么样?
生:它是一个眼睛,在看着我们上课。
生:它是皮球在地上蹦跳。
师:安老师也有一个想象想和大家交流,大家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我觉得它是一个圆圆的露珠,我说的这句话是:调皮的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学生不约而同地鼓掌。)掌声是发自内心的吗?为什么要给老师鼓掌呢?
生:因为安老师说的让我想象到了一幅美丽的景色,而且是夏天的景色,有一种朗诵诗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个露珠活生生的。
师:哇,你了不起呀,你是我的知音。我把露珠写活了,是吧!
生:我鼓掌是因为听了安老师的话我想到了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老师和其他学生情不自禁地与该生一起诵读。)
师:知道吗,我现在太激动了,因为刚才我的露珠它是孤独的,而现在你给它找了这么多的朋友!好,大家就像安老师这样,说上一句让别人很难忘记的话,让别人感到富有生机的话,行吗?想一想,有了灵感就可以和大家交流。
生:它是一口井,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着。
师:圆圆的井口,好!
生:一颗豆子在粮仓里和其他的豆子做游戏。
师:快乐的豆子。
生:几片荷叶在水上嬉戏。
生:一片叶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会跳舞的叶子多么美啊!
生:它是一片扣子,扣紧了我和山西小朋友的心。(掌声)
师:安老师会把大家的心愿带给山西的小朋友的。
……
师:听着大家奇妙的想像和富有激情的表达,知道吗?此时此刻,你们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吗?
生:我觉得此时此刻我们在老师心中的形象是一个个爱动脑筋、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肯定是的。
生:是聪明的孩子。
师:聪明的,敢发言的,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稍停顿)但错了,都不太对,想听吗?
生:想!
师:此时此刻你们在安老师的印象中呀,是一个个富有激情的小诗人。没想到吧,真的,你们已经是小诗人了!下面你们想不想再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呀?
生:想!
师:今天安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学写儿童诗。(师板书“学写儿童诗”,生读课题。)
(这一段教学从学生的心理与语言两方面,为整个课程做了不可或缺的铺垫。教师一开始便抓住儿童诗至关重要的“想象”这一心理因素,通过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自由,放胆由此类比,联想,由物及物(想象图形像什么)逐步发展到赋予物以活泼的生气(用想象到的事物说一句话),这就给以后的写儿童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学生思维与想象有所阻滞时,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用示范加以引导。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这一途径实现的因此可以说,这一段教学不但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且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诗话”语言的训练。)
(二)朗读感受,品味童诗
1、幻灯出示一首儿童诗,师生共读。
师:今天啊,安老师正好带来一首儿童诗,我们一起看看儿童诗到底什么样呢?(播放课件-春雨沙沙)
(师提示)放开声音自由读,看看你心中的儿童诗到底是什么样的?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像个可爱的小画家。
点绿了柳枝,
染红了桃花,
涂青了山峰,
画美了大地。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2、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儿童诗,重点感受儿童诗美的想象和词句的精练、优美。
师:多读几遍,没感受到就再读。(师和生一起读。)
师: 感受到了吗,你心目中的儿童诗是什么样的?
生:儿童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师:怎么讲啊,小诗人?
生:因为它写的是春天,春天本来就诗情画意。
生:这首诗它写得生机勃勃,它是把春雨比做可爱的小画家,它把植物都变成是春雨这个画家画的。
师:也就是说,是作者放飞了他的想象,把春雨想象成了小画家。谁还有同样的感受?从哪儿看出它是一个小画家呀?
生:我是从“点绿了柳枝,染红了桃花,涂青了山峰,画美了大地”这几句话看出来的,诗人把柳树,桃花山峰都写得像人了
师:是把春雨写得像人了,对吧,感觉真好!
生:一般植物都是生长出来就有绿色,红色,而它说是颜色涂上去的,我觉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生机勃勃
师:噢,把春雨写活了,你的感觉更好!大家能不能把“生机勃勃”的感觉读出来呢,让我们都感受一下春雨的美丽。(生读,摇头晃脑)
师:你们感受到了小画家的活泼可爱了吗?
生:感受到了。
生:我此时此刻感受到了那幅景象显现在我的眼前,非常美丽。
师: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生:想!(生读,鼓掌)
生: 我觉得春雨更是个魔法师。我还是从“点绿了……”这几句体会到的,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大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就觉得它是个魔法师。
师:不是魔法师又是什么呢,了不起呀!
生:(还是刚才发言的那个学生)我自己还想了几句:它招来了太阳,让太阳唤醒了大地;它带来了雨神,让春雨滋润了大地;它唤来了风神,把大地吹得五颜六色。(鼓掌)
师:安老师都不想走开了,你用你的诗把老师带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既然这么美,那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把小画家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好吗?
(生摇头晃脑,陶醉地读。)
师:你们的感觉真好,儿童诗形式上还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比较一下。
生:它配有一幅美丽的画。
师:你也可以给作文配画啊!
生:我发现了它每写一段都要空一行
师:那叫另起一行写。
生:儿童诗和诗比较,它充满了想象力,诗没有想像力。(众笑)
师:噢,(幽默地)你说的那个“诗”是哪家的诗?是指古诗吧?古诗也有想像,只不过,我们儿童诗的想像更活泼,更可爱!
生:儿童诗是自由的,每行有的字多,有的字少
生:古诗是押韵的。
师:儿童诗也可以押韵,但不像古诗那么严格,总的来说儿童诗是自由的。
生:春雨像音乐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很美。
生:春雨像老师,滋润着我们。
生:春雨像一个无名英雄无私的奉献。
生:春雨是农家子弟,用它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祖国(师:创造了美丽的万物)
师:谁还有特别奇特的呢?
生:像一个运动员,跑到四周去。
师:我刚才是娃娃,现在已经长成运动员了。
生:我认为春雨像医生,小树渴的时候给小树喝水;小草弯腰时,他让小草站起来。
生:像大地的母亲。
生:像恶魔,(众笑)因为它落在路上长满青苔,小朋友放学路上不小心就会滑倒,搓伤皮流血。
师:我得为春雨抱不平呀,青苔的生长不仅仅是春雨造成的;路滑摔倒也怪我们不够小心啊!
生:春雨像清洁工,把大地都洗刷干净了。
师:除了春雨以外,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都是有灵性的,比如说小猫小狗,小花小草,自然景象,你用心感受一下他们又像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刘老师就象我们的母亲一样,我们班有的同学嫌刘老师烦,(众笑)可我不觉得。
师:有时,妈妈就得烦一些,刘老师,一位妈妈老师!
生: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青蛙是跳远的运动健将。
生:青蛙是尽职的警察。
(四)表达情感,学写童诗
师:大家说得真好,真不愧是小诗人!咱们还得写,把你们的奇思妙想写下来,,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好不好?,老师给大家提供几种想象的空间(出示课件)
1、提供四种创作参考模式
春 雨 沙 沙
(1)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像个可爱的调皮娃。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像……
(3)……(像)……
________________
____ ————————
2、学生自由选择创作,并修改。
师:写的时候不妨自豪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作者某某某。
(人人参与,充分酝酿,一两句即可,先自己朗读修改,然后小组集体评议修改,推荐出本组优秀小诗人。)(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四种“参考模式”,我们写文章往往有一个不知从何下笔,怎样下笔的困惑,学生初写儿童诗当然也是如此。这四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又不会束缚学生习作的个性。四种模式逐步脱离了例诗,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习作空间,使不同的程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的可写而且能写得出来。)
(五)交流诗作,展示成果
1、评改引路
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有好多小诗人已经用笔把自己的诗作写下来了!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小忙,就是帮这位同学使他诗中的春雨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师朗读学生作品)
春雨是个音乐家,
它来到田地,
放声歌唱,
它唱醒了稻田,
它唱醒了小麦,
它唱醒了田地万物。
师:老师觉得他写得很不错,但又觉得这音乐家怎么只会唱呀!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呢?
生:我觉得不该全用“唱醒”了,还可以是唤醒了,叫醒了这样不重复,感觉更好。
师:哦,安老师受到了你的启发,也给他补上一句:“弹”醒了小麦(学生受到启发,七嘴八舌)
生::可以是“拉”醒了,小提琴就是拉的。
生:可以是“吹”醒了,管乐器就是吹的。
师:是呀,音乐家嘛,就应该是吹拉弹唱都会呀,再读读自己的诗,你想象的是什么?你说出它的特点了吗?像我们刚才那样再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以一位学生的诗作为例,引导学生修改,目的是启发学生用更优美多样更准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既是对内容的完善,也是对语言的锤炼。)
2、交流展示
(学生修改自己的诗作后,教师请被大家推荐的优秀小诗人上台展示,朗读。)
生:《清洁工的扫把有魔力》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刷,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响,
扫把像个清洁家,
吸走了泥土,
扫走了灰尘,
卷走了果皮,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响。
(学生鼓掌)
生:《风》
哗哗,哗哗。
这是风。
风是神奇的魔法师,
风来了,二月的桃花开了,
风来了,滚滚的浪花赶来了,
风来了,一棵棵竹子乐弯了腰,
多么好的风啊!
生:《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绿色的,
吹绿了大地的衣服;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红色的,
画红了桃花的脸;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黄色的,
点黄了油菜花的头发;
风!你在哪儿?
……
永远陪伴你!(鼓掌)
师:风是快乐的,你也是快乐的!
生:《春雨是可爱的调皮娃》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是个可爱的调皮娃,
它悄悄来到我身边,
独自唱起优雅的歌声,
它来到树叶旁,
和树叶做起了游戏,
唱起了歌,
它钻到我的鞋底,
哇哇大叫(掌声),
好像我把它踩疼了?
师:“好象我把它踩疼了”这一句太好了!
生:《含羞草》
含羞草像害羞的小姑娘,
轻轻地一碰她,
她的身子就缩回去,
好像和你捉迷藏,
别害羞,别害羞,
我们和你做朋友。
生:《青蛙》
青蛙呱呱呱,
来到田园护庄稼,
大家都爱它,
青蛙呱呱呱,
像个田园音乐家,
它的歌声真好听!
生:《太阳的指甲》
太阳公公咪咪笑,
到了晚上要睡觉。
剪下一片小指甲,
挂在天空似镰刀。
(课程进行到这里,我们感到瓜熟蒂落的快意,经过老师几个步骤的引导、启发、激励、催化,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他们心中的世界:丰富的内容,驰骋的想象,美妙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他们用一颗颗童心,感受到风的颜色,体会到花草的羞涩,聆听了青蛙的音乐。在他们心中,月牙儿是太阳的指甲,在他们脚下,雨水会叫,他们觉得是自己把水儿踩疼了!这就是童心,这就是儿童的诗!)
(六)作业布置
五、课后说课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节课。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幻想,当孩子们接触周围的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出许多稀奇的想法和鲜活的形象,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能在月亮上荡秋千那该多好;我天真的女儿竟把一根长长的油条塞到录象机大大的嘴巴里,她告诉我说:妈妈,录像机饿了!可以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就顺应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与以往的抓纲扣本截然不同,这就使诗歌创作教学有了希望,以前也有过,但不登大雅之堂,各种大赛场合基本不见踪影。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大赛的七节课中,有两节就是儿童诗创作课,这说明这种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现在,好多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诗的教学内容,台湾的更多一些。
我最早接触儿童诗创作教学是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克教授的影响,他曾于84年、91年两度来华讲授儿童诗,他的“是”字诗,色彩诗我在作文兴趣班都试过,效果特别好,后来,我又受我国特级教师杨明明、吉春亚老师的影响,认识到儿童诗的确是孩子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很好的作文形式,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接下来,我就这节课的反思和大家交流。
这节课,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诗歌的特点是很多的,如形式上长短不一呀,韵律很美呀等,但今天,我没有过多地去品味感受这些外在的形式特点,我淡化的就是形式,而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景事物入手,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记得一位教育家就作文教学说过:只有当孩子把习作当作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时,他才能更好地表达,然后在表达的同时再讲什么表达方法,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作文都应该从内容入手。语文课标一再指出,“要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怎么就叫热爱呢,热爱的前提是喜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从内容入手,孩子们就会喜欢。这样孩子们的写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越做越亮堂,今天,我在引导孩子们感受时就是这样的,孩子们问我:“老师,押不押韵呢?”我说:“可押但不要硬去押,押,琅琅上口,不押也可,本身你的想象就很美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见解,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指正。
简评:
听过安老师的课,又看到了课堂实录,我始终感到一种欣慰,也始终有一个想法:如果我来上这一节课,我达不到安老师这样的水平和效果。
首先,从课的设计来看,正如我在文中的段评中所指出的,整个课程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步步递进形成了一个学生心理与语言循序发展的链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脚步在节节提升,却没有感到攀登的吃力,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中,但老师的教学意图已经像种子在他们心灵中发芽长大,而且结出了果实这一点文中已经有评述。
其次,从教学思想看,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状态中,积极性非常高,全课粗略计算学生单独表达等个体活动达60多人次而且极少有雷同热烈而有序展现的是开放而有生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儿童身心与语言的发展之上而又使二者形成了交叉互补,相辅相成:语言的实践,开阔了思维与想象,心智的焕发又打开了语言发展的闸门。
再次,从教学方法上看,安老师的习作教学坚定地从内容入手以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她的课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在内容上下工夫。学生心中有了内容清新活泼奇妙的语言就从口中流出。至于诗的形式,只做了三言两语的淡淡的点拨——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写儿童诗,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美化学生的语言,而不是严格地进行诗的创作,不是培养诗人。另一方面,安老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始终是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她把读与思、思与说、说与写、写与思形成了互为因果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在读思说写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的感受与品味,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实现了学生天性与语文教学规律的统一。
如果说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经验上,因为年轻,课堂上的机变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对学生有个性有特点的发言教师如何立即做出更恰当的反应;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最具针对性而又最具激励和亲和力的评价,还需要不断磨练,不断积累,更快地提高对课堂的驾驭水平。
执教教师简介:
安计芳老师在山西阳泉矿区红岭湾小学任教,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特约研究员。她在《小学生报》、《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及教学设计多篇。参加了《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实用手册》9册和10册的编写工作。安老师多次在省市观摩研讨会上成功地做了观摩课。2005年4月29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与《新作文》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名师”“新课标”作文教学示范暨全国首届“挑战名师”作文教学观摩大赛中获大会一等奖,同年9月还被邀请赴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优秀教师(作文)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