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暗喻练想象——儿童诗教学设计
(2012-12-17 22:07:08)
标签:
教学设计教育 |
学用暗喻练想象
——儿童诗教学设计
文/史京
1、通过训练,能够学会用暗喻的方法练习想象,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在原诗的基础上,学会思维迁移,举一反三,创作一首或几首含有“是”的暗喻童诗。
3、拓展思维,尝试写一首没有“是”的暗喻诗。
二、开放的教学过程
|
开放的教学过程 |
开放点设计意图 |
|
一、诗意导入 1、同学们,诗是什么? 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动物生命中每一曲优美的旋律/诗是万物前进中每一个深深的脚印/诗是心坎里每一份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个飞扬的畅想。今天, 史老师将再次带大家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2、我们很少看到儿童诗有“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一类比较明显的比喻词,是不是儿童诗就不需要想象了? 你肯定是搞错了,儿童诗恰恰就需要大胆的想象,需要运用大量的比喻。而儿童诗中的比喻大多数是暗喻,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3、欣赏张陆益同学的《春天》:小树的嫩芽/是春天的眼睛/明媚的阳光/是春天的微笑/潺潺的流水/是春天的歌声/蓝蓝的天空/是春天的披风/五彩的大地/是春天的衣裳。 A、读一遍,想一想有没有运用比喻?它是怎么运用比喻的? B、这首诗运用了哪几个比喻?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这首诗小诗人的创作有什么特点? 小作者运用五个形象的比喻把春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把春天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没有一个明显的比喻词,小作者是用“是”来表示的,细读这五个比喻句,我们发现小作者有一双慧眼,能够大胆地发现、捕捉春天的诗意。看到小树的嫩芽,马上想到是春天的眼睛,那是一个非常大胆新奇而又诗意的想法。看到阳光,小作者又联想到微笑,小作者抓住了“阳光和微笑都是灿烂的”这一立足点来进行比喻的,流水的声音在这个美妙的春天也就自然成了歌声了……。
二、举一反三
1、在童诗创作中,我们运用比喻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是”来表示。学习了《春天》的五组暗喻以后,你能不能接下去,(
展示学生精彩的诗句如张镧懿同学的《春天》:高高的大山 2、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学习仿写夏、秋、冬吧! 学生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章璐钏同学的《夏》: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是夏匆匆的脚步/凉爽的冰激凌/是夏天的关怀/迷人的彩虹/是夏天的微笑/大树伸出的枝丫/是夏温暖的手/歌唱的知了/是夏的热情。
3、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寻找一个事物用:( 如施露烨同学的《快乐》:快乐是一只只风筝/在蓝蓝的天空翱翔/快乐是一条鱼/在水里自由地游弋/快乐是一朵白云/和太阳公公藏猫猫/快乐是一只黑板刷/在黑板上跑来跑去/快乐又是一支彩笔/在纸上描绘蓝图/只要细细寻找/你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
三、名诗导读 暗喻,并不一定要用“是”来表示,我们学习到一定时候,可以把“是”也去掉,这样,诗歌就更含蓄。我们来欣赏著名诗人赵家谣的《放风筝》:这一首是不是暗喻的诗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妈妈,你把我身上/也栓根长长的线/像放风筝一样,放到天上去——/白天,我去看太阳妈妈/晚上,我去看月亮婆婆/还有星星小伙伴/要是再放《铁臂阿童木》/别忘了,把我拽回来! 孩子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有一根看不见的线,那就是母亲的牵挂之线,一头栓在母亲的心上,一头栓在孩子的身上。诗人用放风筝暗喻母子之间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这首诗里,作者的暗喻就用得非常精彩!
四、诗意总结 暗喻方法的广泛使用,将为我们打开想象之门。我们童诗创作的素材、形式、技巧将得到充分的拓展,同学们,只要我们沿着想象、创新思维的路大胆地走下去,相信我们的童诗创作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诗最钟情于会思考的孩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眼睛将更亮,我们的心灵将更纯洁,我们将捕捉到更多生活中的诗意。让我们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用我们稚嫩的笔去谱写大自然,谱写美好的生活。
|
开放点: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把孩子引入儿童诗的世界。
开放点:诗歌赏析目标明确,直奔中心,精选的范诗让学生感受到暗喻的魅力,认识到诗歌需要想象,需要大量的暗喻。
开放点:让学生根据范诗学会举一反三,接着续写,减小了学生创作的难度,打开了学生的创作的思维。
开放点:由春的写法进行思维迁移,联想到写如何写“夏、秋、冬”,再一次打开了学生创作的匣子。
开放点:再次进行思维迁移,从四季写到其他的事物,从而使学生创作的素材更为广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也学会了用暗喻表达句子,为他们今后创作其他的童诗提供更多的帮助。
开放点: 呈现赵家谣的《放风筝》将启迪学生如何灵活运用暗喻,感受无痕的暗喻,从而让他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