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47中“小升初学段衔接家长报告会”——语文发言稿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升初学段衔接 |
“小升初”语文学科学法指导
哈四十七中学 李霞
http://s2/bmiddle/98dd2c17hbdc5f684ea71&690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朋友们上午好:
首先能够代表四十七中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这个学校精心搭建的平台上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很荣幸。衷心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将我们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构建的更宽广更平坦,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希望——孩子们,顺利步入初中生活铺就一条通畅之路。我们每个人从呀呀学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学习“语文”了——先是语言,之后是文字。可是一提到“语文学习”这四个字,不少人便会发出这样那样的感慨:“中国话谁不会说呀!”“有什么方法,不就是背吗!”其实,会说中国话并不代表能够学好语文。而背诵,只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既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也不是精髓。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情达意的基本工具,而这个工具又是搞好任何学问和事业都离不开的,尤其是处于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语文。无论是面对未来中考、高考还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各类人际交往,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学学习的第一年,也正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尤其应该掌握语文的学习重点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就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各位家长做以简单的介绍和指导。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的小学语文与即将到来的初中语文学习有哪些不同:(投影)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
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全凭老师、家长督促学习,很少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面对第一次升学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②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
③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为主,中学学语文则是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
④小学以课堂听讲为主,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意识提升,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了解以上不同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初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在这里只从识字、阅读、习作方面做简单介绍
第三学段(5~6年级)
4.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三、下面便从初中语文知识重点考察的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介绍。(投影)
从整体观角度看待语文学习可分为三大方面: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1、基础知识。
(1)字词:一个人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识字的多少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识字多”了,再去看书、作文,就会比较轻松。但是,为此专门去背字典、词典,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勤翻字典多动笔”。掌握字词,无外乎三点:字音、字形、字义。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一定要到字典中查一查,把字音、字义明确下来;并在纸上写一写、练一练,争取掌握住。日久天长,功效自现。我们很多老师在初一刚接触到学生时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初一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正确书写能力不高,很多字只会认读而不会标准的书写,很多学生更善于编字造字。生字不过关会给初中语文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和阻碍。不但会分割有限的课后学习时间,更会直接影响孩子在语文学习上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生字”可以说是小学到初中经历的“第一关”。必备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准备成语词典和古汉语词典。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针对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知识展开的。要求学生既要准确掌握各个文体的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且初中阶段现代文选材范围广、时间跨度大、涉及社会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无论哪一种阅读都与读书不可分割,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也集中体现在读书的广度与深度上。可以说,读书是语文的第一要务,《新课标》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休养中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在这里多阐述几句,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孩子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而不是计较记住多少。许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有位家长,也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同意让孩子看课外书。孩子刚读了第一本小说,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要孩子在写作中用上小说中的一些词语和素材,甚至还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到孩子读了第二本小说,她就责怪孩子把第一本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忘得差不多了,认为前一本书白读了。家长这样做简直是故意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这反映了家长的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阅读,二是功利心太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由电视机、电脑占据了孩子的空余时间,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能力的大小。家长的阅读榜样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带动孩子阅读的同时又可以适时的给孩子提供阅读指导,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为孩子打下坚实阅读基础的第一战场。
文言文阅读
初一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既陌生又好奇。它不同于小学阶段的诗词学习,主要以简单的赏析和背诵,初中文言文的学习直接为高中进一步深化做铺垫,打基础。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三条:
(1)
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实词的掌握,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点上,背诵一定量的古代名文很有好处。
(2)关于文言文的语法,老师在课上讲的一定要搞懂,没有强调的不必细抠。
目前学生们的写作普遍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
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写作训练学习要领:①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②勤练笔,去掉恐惧和厌烦情绪。③重修改,使每次作文都有收获。
写作离不开正确的文章观,除了要多读书,读好书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思考,积累自然、社会、人生的生活素材和对这些素材的丰富思想、感受;二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表达的独到以及语言的优美。这也是做人的正道。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用一颗细腻的心和用一双明亮的眼,而不只是用笔。另外写作要培养认真修改地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千遍改。”自己多修改,特别是请懂文章的人来修改过后还要反复琢磨、推敲,用心思考,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作文水平在逐步提高。
四、语文学习的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定期复习,课后作业。
听到这句话,人家一定在想,这些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知道了。但扪心自问,这几个环节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了吗?我们每天在家中对孩子的关注更多是询问“作业写完了吗?”而很少会有家长问及“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了没有?”
4、习题和作业:练习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要突出一个“精”字,要精选题目,精心思考,“粗做十道,不如精做一道”。要坚持先复习,再做题,扎扎实实。
学习语文要讲究三个整体性:课上听讲与课下巩固是一个整体: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是一个整体:学习与修养是一个整体
四、假期建议:(投影)
1、练字:字如其人,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但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更会在各类考试中是给阅卷老师的留下第一个直观印象。中高考已经采取网上阅卷,试卷书写的公正、规范、在主观情感上就先占有了优势。
2、读书:推荐初中生课外名著必读篇目(投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伊索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六年级上课外名著必读篇目为《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六年级下为《童年》《昆虫记》
3、写文:注重真人真事的积累,真情实感的流露。
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勤奋,就登不上书山;不历艰苦,就越不过苦海,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规律,规律是根本的方法,也是真正的诀窍。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每一名孩子在您的细心呵护下,在四十七中所有任课教师的精心栽培中,最终实现自己和家庭的最高梦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