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相亲节目弊大于利

(2012-08-08 18:5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2年暑假文萃
                                        论相亲节目弊大于利
   在补课期间,班上进行了一场关于相亲节目的辩论比赛,虽然落败,但不觉甘心,就在这里谈谈相亲节目的弊端,也算是对辩论比赛的一种弥补吧。
   说到相亲节目,大家并不陌生,这里我就不阐述相亲节目的形式了。从最早开始播放的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但随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的横空出世,山东卫视和湖南卫视相继失守,随后,各个卫视纷纷参与相亲节目的混战之中,由此促成了相亲节目的“火”。
   然而,在相亲节目“火”的同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制片人透露,相亲节目的核心制作理念可以总结为八个字:“请来婚托,制造丑闻。”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拷贝婚托”。此外,各大卫视的“相亲混战”造成的相亲节目“一窝蜂”“同质化”现象更是日趋严重,由此造成节目因循旧制不思创新,形式落后。而暴露出来最尖锐的问题在于,相亲节目成为个性张扬、搏位出名的平台,成了各种价值观甚至“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这种低俗价值观放大的公共空间。 相亲节目已然变成满是铜臭味的“炼铜厂”。
   当然,支持相亲节目继续的人大有人在。在这里,我就这些人的观点做一点分析。
   第一,有的人认为,相亲节目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剩男剩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毋庸赘言,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的确,相亲节目的举办初衷确实是为了给男女提供感情契机,也给许多朋友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但纵观如今的相亲节目,充斥商业化,炒作化的制作形式,只为提高收视率,违背了举办相亲节目的初衷。自然,又有人会说,追求收视率,打开影响力是必要的,盈利并非主要目的。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但节目举办方却忘记兼顾社会文化,甚至不惜赌上一方卫视的名誉大肆请托,制造舆论,完全罔顾社会影响。况且,从传播学角度讲,传媒的最终目的是祈祷人文关怀、社会监督、教化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媒体本身跪在报导和传播真是,当一个媒体失去它所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沉浸在虚假报导和自娱自乐中,愚弄观众情感,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
   其二,有的观众认为相亲节目虽然有争议,但是只要将征婚节目进一步完善,去粗取精,就可以使它利大于弊。其实这样的说法无疑是给了相亲节目侥幸存在的理由。既然大家都明白相亲节目造成了道德文化确实,为何不直接取缔相亲节目,从根本解决问题?再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我们容忍相亲节目继续存在下去,能否引导成功是值得深究的,倘若不成功,谁来负责?我们支持健康新事物的发展,但是坚决反对不思后果,盲目跟风,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破坏的节目,对于这种节目,我们理应坚决取缔,斩草除根。
   其三,有的观众指出,错的不是相亲节目,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念。诚然,这样的说法并非不无道理。但是这样的观众往往在阐述这一观念的同事已经承认相亲节目成为了错误价值观的载体;首先,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都是正确的,但是你必须承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毕竟不是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至少你在党纲和中央文件中不可能看到要求宣扬这些价值观的内容。它作为一种非主流错误价值观,就不应当得到广泛传播。而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宁愿坐在宝马里流泪”这种拜金主义已经通过相亲节目为大众所广泛知晓,甚至引起强烈跟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却不应是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这就是我们认为相亲节目不应当继续存在的理由。
   以上就是我对相亲节目弊大于利的种种看法。
   

                                                                                     王峥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谈中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