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 大爷
文:张艺峰
牙疼将近两周了,自己胡乱在家吃吃消炎药和止痛片。实在捱不下去了,去了一趟医院。诊断为急性牙髓炎,进行了根管治疗,去除溃烂,开洞下药,牙齿立马就不疼了。
年轻的大夫好和蔼,一口一个“大爷”,一听就是个北方小伙。第一次听人叫我大爷,心里有那么一眨那的违和感,或许是一种还没有适应过来的反应,接下去当然是满满的亲和感。
小小的牙病在整个的医治过程中,大夫不嫌其烦的将每一个过程告知,“打麻药啦,有一点点疼”;“注射药水啦,有些异味”;“潄口水,水杯会自动加,自动停”等等。
回想这些细节,会让我有些感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
语言放在第一位,很明显,医生有时候的语言胜过药物。他的和蔼能缓解病人的忧虑,他的鼓励能提升病人的信心,他的耐心能让病人放心。
泱泱中华,从古至今不乏“悬壶济世”的“仁心医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自己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门以“大医精诚”一个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人类)之苦。”他还说:“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个年轻的牙科大夫,他对待患者亲和的态度和对待在诊治过程中的循循善诱,反映出了一个医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医生的医德品行和古道热肠。可以想见,这个年轻大夫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好大夫。
有言道:“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牙齿的根管治疗,需要去医院三次,每次的感觉,获得的都是医生热枕的关心:“大爷,还疼吗?”这是他反复诊询的一句话。传递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生的关心,感觉到的是一种满满的能量,他会让你心情愉悦和充满向上的乐观。
我,大爷,被一个年轻大夫的气度所折服。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历经了很多坎苛宕荡,还能不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就会感觉离幸福更近。
与人为善,这是一种长期的心性与行为修炼。你的言谈举止无时不刻在反映着你品行操守,正所谓相由心生。
我,大爷也不能甘于落后时代,为了永远保持生命的朝气和活力,一定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投入自己所喜所爱的活动之中。
我,大爷怎么让自己由内而外散发着活力,将是我永远的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