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2016-09-01 20:37:12)

    做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对你亲近有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所传之“道”?怎样才能收服每一个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心?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当我读了苏静老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后,找到了答案——凭魅力。

作者苏静是位年轻教师,其特色是独创了魅力诗教。我虽然是个数学教师,却也深深的被其描述的课堂所吸引。我想苏老师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复制的,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如此深厚的诗文功底。但此书清晰明了的归纳了诸多方法,在让我为之叹服时,也确实能学习到不少东西。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让我立即想着手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丰富自己,努力做到“让学生爱上我的才”。 苏老师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懂,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分之三”,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我们有时也会小心翼翼或理直气壮的谈论着一个设计“超纲、超线”,会很认真的推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许总将磨得很细的精粮送给学生,忽略了她牙齿和消化系统的成长,以至于她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营养不良。前段时间偶尔看到《朗读手册》中这样说:学生的听的理解力远远超出读的理解力。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不能“深邃”,首先是没有链接的意识,不相信学生,也从没有想过去做这些。其次,自己没有养成深邃的习惯,,用苏静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第三,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的侠客。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享”一文中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联想到我校李老师的语文课,无论是冻到小手冰凉的冬季还是酷暑时节慵懒乏味的午后,抑或是学生放开心性的疯玩之后,只要一上课,学生便马上进入状态,带着求知若渴的眼神,配着老师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简单的一篇课文都能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真的做到了“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每堂课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了苏静老师的这本书我就在想,其实不只是语文课,数学课也需要深邃,需要魅力,需要更宽更广更美的空间。也许,我们现在很难有驾驭深邃课堂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储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从深邃的意识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打破沉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