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40)动手和智慧 ——研讨整理稿
(2013-03-18 22:49:32)
标签:
读书会所活动教育 |
分类: 阅读写作 |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40)动手和智慧
——研讨整理稿
一、
山东单熙洪说,我阅读本文总体感觉苏霍姆林斯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动手是为了克服学校过份追求发展智力的偏向;双手无所事事,就像不假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
甘肃杨宏杰说,我非常赞同单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第一方面动手为克服学校发展智育倾向,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在认识上就存在这样荒谬的逻辑,他们一直认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里的学习仅仅指考试——考高分。常听到这样的指责:你们是干什么的?考这么点分数?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吗?至于劳动很少有人想起他和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学生那么忙,那么累,哪有时间劳动?劳动只不过是作为平时学习的一种调节方式罢了!
第二方面,学生无事可干,总不假思索找点事做。这种危害要比第一种大的多,我们做老师的总怕学生闲着,总得给学生找点事做。一节课上够四十五分钟还不放心,学生课间做什么?布置几道题?放学回家做什么?再弄一个天天练!可怜的学生从晚饭后一直做到十点多,不能出去玩,不能看电视。就这样他们看似动手,其实做的都是无效的劳动,机械重复罢了。
动手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增长,但前提是把抽象的思维和灵巧的动手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以使大脑某个区域活跃起来,这是动手的最佳途径。
二、
吴碧老师说,我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同制作手抄小报,先后办过三十几期。感觉对学生动手能力有很好培养,通过办手抄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增加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
云南张兴洪老师说,苏霍姆林斯基的《动手和智慧》使我对当前学校过分追求学生智育发展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新的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它严重限制了学生大脑里那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的发展。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下面以英语学科教学为例子,谈谈我的做法:
1.在教七年级有关ID
2.在教八年级第七单元How
湖南邓振林老师说,我觉得:一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在学中做、做中玩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二要改变现行的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在现行的课程设置里,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以静听学习为主,而且各学段的学习方式大同小异,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建议以后在设置课程时把每个学习日的下午用来进行动手方面的拓展训练,教师也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王茂群说我有学生发明了晚上可以发光的仪器,可以放到读报厅里,用来晚上读报。考试时,电磁感应题目没有一个学生错,一下子列为学校的奇迹,也很好的带动了其他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张波老师说,今年我让孩子们都自做一个漂亮的花盆,种上希望!拿到学校展示一个周,加票之后再拿回家,这样班级里就总是有不同的植物了,还不知道大家做得怎么样?我给孩子们做了一个蒜娃娃,画上眼睛嘴巴,冲天辫上扎着小花,孩子们用喷喷笔喷上漂亮的颜色,底座是用纸杯做的折出漂亮的一圈花边的小花盆,就像蒜娃娃的花边衣领,真是好看!我们还编了一个儿歌,蒜娃娃,快长大,长出一头绿头发,快快迎接春天吧!陪孩子成长真是有趣!我自己家里也做了一个,大家一起观察蒜娃娃的成长。
伍珊老师说,我做班主任活动课期间,我曾教学生跳舞、唱歌,但男同学不太感兴趣。最后征集学生意愿组建兴趣小组,后来就有了学生体育、画画、装饰等好几个小组,这样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也有很多好的创意。尤其学生利用大自然的素材,树皮、柳枝做成的工艺品很受学生欢迎,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素怀老师说数学课一般是学生感觉非常枯燥的,但在我的课堂我加大了学生活动,尤其在几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轴对称我让学生动手折叠,剪纸,圆教学让学生到操场画圆,让学生结合实际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正方体展开图学生通过动手竟然得到十几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数学课堂加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发展学生的思维。
管静老师说我的课堂有很多活动,我有意识让学生用左手写字,通过编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进行各种设计等等,这样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同时自己特长也得到发挥。
欧阳利杰老师说,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三.展望未来,动手和智慧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占有了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每一节课大量的练习题充斥了课堂。先是老师的讲解,然后是学生的模仿,接着是机械的大量的训练。学生在匆忙中,无奈中看起来是动手了,但真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作为第一位。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自己动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提升!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策划:杨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