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经验与规矩
一开始,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张扬又俗气的名字
有人说,“规矩
有人说,规矩和法则、规则有什么区别,不都差不多?我认为差得很远:其一,法则、规则都是作为权威的官方确立的,规矩是作为老百姓的工匠确立的。我是老百姓,是一个靠讲申论课为生的工匠,不敢冒充官方、权威;其二,法则和规则都是圣人或帝王制定的,而规矩则是对基层大量的经验的总结。从权威上说,法则更可靠,但是从实用角度来说,规矩可能更加实用。
有人会说,写个培训教材还抠字眼,有必要吗?告诉我们怎么得高分就行了!哦,对不起,其实,我已经在告诉你了。
第一,对于申论写作来说,没有什么法则,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普遍的绝对的律令。申论的
第二,阅卷规则也是靠不住的,即便是按照历年最真实的阅卷规则答题,也不一定能得高分。申论阅卷规则是综合了命题人、阅卷者、考生答卷等综合因素制作出来的。命题人经常会变,不同命题人有不同的思路和想法,阅卷者、考生也是年年换。同样的题型,在同一年的不同地区,在同一类考试的不同的年份,阅卷规则差别都是很大的。所以我经常说:按照阅卷规则写也是不安全的,我们要照着阅卷规则写,写得比阅卷规则还好,还要全,还要保险,还要经得起推敲。
对于申论写作来说,靠得住的只有经验。通过大量的写、想、讨论、分析,才可能得出最恰当、最安全的答案。有些申论题目,我自己看过、做过、讲过上百次,即便是有阅卷规则,还是经常拿不准。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用的词是
经验关键靠积累,这本书就是把我们积累的经验呈现给读者,让大家得到一些间接的经验。作为一个有很多经验的人,我始终认为,间接的经验是有限的,是不直观的、不靠不住的。别人的经验代替不了自己的经验,试图通过间接的经验找到终南捷径,试图通过别人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少趟坑,是不现实的。该走的弯路,必须要走;该趟的坑,必须自己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本书能够带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要考好申论,唯有不断地去经历、去实践、去体会,去想、去写、去考,方能体悟什么是申论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