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迪安诊断调研手记(2012.05)

(2012-05-27 14:13:34)
标签:

小鳄鱼

调研手记

迪安诊断

股票

分类: 调研手记

调研日期:2012年5月22日

出席高管:董事长陈海斌先生;董秘徐敏女士

    迪安诊断自上市之初就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估值也一直居高不下,此次是我第一次与迪安诊断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和交流,陈总对公司和行业情况的介绍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经营及发展规划】

    公司在医疗诊断外包服务领域起步较早,已经有了一支完整的团队,分管科研的副总陈学东来自罗氏诊断,而董事长陈海斌则是做营销出身(陈海斌最早是复星集团华南区的总经理),总体而言,迪安诊断的团队更偏重于市场。

    独立诊断实验室国外主要服务于没有检验科的小诊所和私人医院,而国内的情况是医院把检验科作为重要盈利来源,一般不会轻易外包。因此国内独立诊断实验室主要参与免疫、病理和分子诊断三大类检测,三者占到总业务量的80%。国内医院往往倾向于与独立实验室签1-2年的合同,样本少时外包,检测量大时医院会收回外包服务,这时公司则提供设备和试剂耗材,公司的浙江模式就是这种投放合作的服务方式。

    国内医疗市场的区域化、差异化是很明显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模式。除浙江模式外,公司还有南京白下模式、上海杨浦模式(社区打包服务)等比较成功的服务模式。

    目前已有近3000家医院与公司有业务往来。与医院所签订的外包服务一般是排他性的,但也有医院根据各独立诊断实验室的诊断技术特点将某些业务外包给甲公司而将另一部分业务外包给乙公司的情况。

    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围绕诊断服务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

上游:公司在研发自己的诊断产品,2-3年内能够研发出来。公司所研发的产品与目前所使用的罗氏试剂有差异,不会构成竞争关系。公司现有40多人的研发团队,领衔的是二军大毕业的分子诊断方面的博士。独立医疗检测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而检测技术创新是这一行业的终极核心竞争力(检测方法创新)。

下游:拓展司法鉴定业务。公司在08年就已展开相关业务,主要目的是为公司的独立诊断实验室打品牌,业务规模不会很大。目前在浙江和上海地区已经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资质,江苏和山东地区正在申请,公司也已聘请了来自武汉同济医学院的法医鉴定泰斗加盟公司。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关注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的机会,会挑选合适的时机介入。

    公司计划未来每年能够外延扩张2-3家实验室,2012年公司允许新设实验室有2000万元的亏损额度。公司的外延扩张会采取比较稳健和谨慎的策略,不会大规模跑马圈地,因为需要考虑到盈利方面的压力。

【现场问答摘要】

1.  公司新建一个实验室大约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达到盈亏平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一般新建一个实验室需要投入2000万元左右,其中800万元用于购置检测设备,700万元用于实验室内部装修,500万元作为铺底流动资金。从过往的经验看,一般新设的实验室第一年亏损额在500万元左右,第二年仍会亏损200-300万元,第三年放能盈亏平衡。一般一个实验室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即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2.  公司既然将独立医疗检测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为何还开展试剂的代理销售业务?

    新建实验室的投入非常大,且顺利的话也需要2年才能开始取得盈利,因此公司需要试剂代理销售业务和成熟实验室的盈利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以支撑新实验室的运营。而公司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如金域和艾迪康因为该业务规模很小导致盈利和现金流状况非常差。

3.  公司比较依赖罗氏的产品,是否会对罗氏产生路径依赖?

    公司与罗氏是合作关系,罗氏也需要公司的渠道进行试剂销售,因此不存在路径依赖的说法。另外公司的实验室内也有西门子的设备,可以作为罗氏产品的替代。

4.  公司的现金流一直为负,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

    主要是上下游应收账款期限不同所致。罗氏给公司的期限是45天,而公司给下游的期限是3个月,这一个半月的期限差导致公司的现金流一直不太好。今年公司经过与罗氏的协商后将期限改为60天,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个问题。

5.  目前国内外独立诊断实验室和国内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大概能做多少种检测业务?

    目前国外的独立诊断实验室能够开展4000-5000项检测项目,公司的实验室能够检测1500项左右,而国内各级医院的话,三级医院能检测1000项左右,二级医院在400-500项,社区医院仅仅能检测100项左右,独立诊断实验室能够检测的项目显著多于医院,因此部分检测业务医院势必要外包给独立诊断实验室。

6.  医学检测的价格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的,若检测价格下调会否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短期来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反而有利于公司业务规模的拓展。2005年时浙江曾大幅下调医学检测业务的价格,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从后续的情况看,由于价格的下调,医院更愿意将部分样本数量偏少的检测项目外包给公司,反而快速扩大的公司检测业务的规模。

【调研结论】

    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独立医疗检测服务行业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90年年代美国的两家独立检测服务企业持续亏损,后应克林顿在医疗服务政策上的改变才扭转困境,国内亦然,因此对于相关医疗政策的变动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在与医院及政府的谈判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国内医疗市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采取简单复制扩张的连锁经营模式并不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公司的成长速度。此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检测技术创新是业内公司最终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管理层是营销出身,偏重市场,在技术实力上弱于检验科医师出身的金域,所幸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个短板,正在弥补和加强。

    由于新建实验室的投入很大且培育期较长,因此公司的利润增长不会很快,预计今年利润增速在35%左右,但长期来看,公司最终能够做大做强的概率非常大,但时间跨度会非常长。公司目前受到的关注度仍然太高,此次调研有来自各券商、公私募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100人,这也导致公司的估值水平居高不下,这样的估值水平理性来看2-3年内都很难获得盈利,因此耐心等待公司估值回归合理或是遭市场错杀后再择机介入才是比较明智的投资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