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完成了化学键的教学任务,化学键这一节分了三个课时,分别是离子键,共价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化学键综合。参与了备课和讲课的全过程发现了很多问题获得了很多感悟。
引入环节精心设计
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也一样,引入环节需要精心设计,怎样让学生很好的接纳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了离子键的基础上学习共价键的时候,我们需要强调这种作用力跟离子键是不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共价键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得失。在引入共价键概念的时候我用的是氢气和氯气的形成过程,这是两个极端的物质,因为相同元素的原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是共用电子形成共价键,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是未成对电子。我没有使用氯化氢的例子,因为学生会认为氢原子会失去电子氯原子会得到电子,这样的话对共价键的引入是不利的。
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对知识的认知不是空白的,他有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是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第三课时的时候讲到二氧化硅在熔化过程中破坏的是共价键而不是分子间作用力,学生理解不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原子晶体。但是他们知道有石英坩埚,既然二氧化硅可以做坩埚说明石英的熔点是很高的,那么熔化过程中破坏的就不是分子间作用力。这样我们就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
设计合适的“登高”台阶
登山能否登到山顶关键不在山有多高有多险,而在于通向山顶的台阶有多高有多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登高”台阶,在讲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给出结论性语言然后要求学生举出例子。比如,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也可以有共价键,这时候学生却不能顺利的举出例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够顺畅。这个问题就出现在了为学生设计的登高台阶太高了,如果改变一下知识呈现的顺序,先给出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化学键类型然后总结出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
巨鹿中学 韩春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