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获奖名单
(2012-02-21 16:01:24)
标签:
教育创新成果教育 |
分类: 一、回眸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申报人 |
申请单位 |
一等奖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和资源包 |
傅芝 |
广州市教科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委会 |
|
职中生个别差异的分层递进教学研究 |
张洪 |
东莞市常平黄水职业中学 |
二等奖 |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心理的探索与实践》 |
甘俊永 |
惠州市惠城区汝湖中学 |
|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验与研究 |
陈工凡 |
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整体推进 |
李万涛 |
珠海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
|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 |
刘志伟 |
佛山市南海九江镇初级中学 |
|
中学地理教师野外地理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
梁惠群 |
中山市教育局 |
|
以亲子义工服务队为依托,开创家教工作新局面 |
郑凤姚 |
中山市东区雍景园 |
|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心理研究 |
张支义 |
惠州一中 |
|
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跨越发展 |
张蓉 |
中山市菊城小学 |
|
实施“开心方略”,创办多元优质民办中学 |
叶义基 |
东莞市光明中学 |
|
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尝试 |
谢进华 钟志渠 钟雪芳 |
东莞市寮步镇下岭贝小学 |
|
实施网络环境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促进小学生的自我发展 |
许贤苏 |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
|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铸造)教学改革研究 |
朱治国 |
中山市横栏镇理工学校 |
|
自我发展教育模式 |
大沥实验小学 |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
|
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 |
陆凤桃 |
东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
|
在农村富裕家庭营造绿色教育生态的实践与研究 |
蒋清刚 |
东莞长安霄边小学 |
三等奖 |
“主动性”学习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探索运用 |
梁泉宝 |
惠州市惠城教育局 |
|
东莞市义务教育7—9年级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
毛雁行 |
东莞教育局 |
|
在农村职中开展防治教师职业枯竭的探索 |
刘积权 |
东莞市大郎职业中学 |
|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操作与口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 |
陈就芬 |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 |
|
基于校本的教材多维开发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
中山教育局 |
陈仕清 |
|
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方法与策略 |
何新乐 |
肇庆市第五中学 |
|
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解兴武 |
东莞市光明中学 |
|
以环境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幼儿园STS课程与实施 |
|
广州越秀区水均岗幼儿园 |
|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
胡晓燕 |
东莞市常平镇板石小学 |
|
网络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谢海龙 |
中山市化侨中学高中部 |
|
“学问探法”实验报告 |
钟保元 |
紫金县城第一小学 |
|
用书香浸润校园,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的实践研究 |
戴诗银 |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
|
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
罗坚红 欧阳有银 |
中山杨仙逸小学学校 |
|
中小学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
蒋丽容 |
番禺区南村镇南村小学、南村中学 |
|
关于开展物理科学作文的课题研究 |
朱其康 |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平洲二中 |
|
酒精灯垫座 |
李国俊 |
汕头市翠英中学 |
|
挖掘家乡传统文化,构建地言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
文均庆 |
东莞市厚街镇厚街中学 |
|
科学运用心理训练,快速培养高水平“乒苗” |
邓柏枝 |
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 |
|
构建小学才艺特长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欧日扬 |
东莞市长安镇沙头小学 |
|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
楚建英 |
佛山市南海小塘中心小学 |
|
演示简谐运动图象实验的改进 |
祝祥年 |
江门市外海中学 |
|
改革数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陈玉婷 |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
|
农村小学开发地方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
黄泰宁、苏广明 |
东莞市东坑镇第二小学 |
|
指导初中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实践 |
林庆新 |
东莞市厚街镇竹溪中学 |
|
美术学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
沈文 |
中山市教育局 |
|
网络学习情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
黄以忠 |
佛山市南海罗村中心小学 |
|
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
|
江门市教育第一幼儿园 |
|
创新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 |
周广大 |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学职业学校 |
|
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教育综合力 |
许铭钳 |
佛山南海大沥镇城南小学 |
|
开展自觉性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层次性 |
何勋海 |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
|
《初中理化课堂分组分享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 |
|
佛山市顺德区建初级中学 |
|
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 |
何振环 |
东莞市石碣镇实验小学 |
|
培养小学生“四会”能力的实践研究 |
王成 |
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七小学 |
|
优化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
周利宁 |
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七小学 |
|
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性实践探索活动 |
杨显联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中心小学 |
|
三原色与间色教具 |
苏锦秀 |
中山市杨仙逸小学 |
|
开展新闻播报活动,提高粤语地区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 |
林玉云 |
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幼儿园 |
|
以创少先队“金点子”活动为载体,开拓小公民教育新途径 |
赖长永 |
东莞市厚街溪头小学 |
|
学生心理与学科知识跟踪辅导 |
徐顺强 |
中山市神湾镇神湾中学 |
|
高中生物“学困生”形成及转化的研究 |
姜晶 |
东莞市玉兰中学 |
|
初中物理课外探究实验 |
谭春燕 |
中山市石岐区启发中学 |
|
适应新课改精神的新教法实验研究 |
王桂林 |
惠州市教育局教研 |
|
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进取 |
梁世安 |
佛山市南海九江镇初级中学 |
|
构建小学德心整合,童心放飞育人模式 |
甄思宁 |
番禺区大岗镇中心小学 |
|
“农村”学校和“女性”领导的人本管理模式研究 |
杨冬青 |
东莞市东城区第二小学 |
|
利用社区多元化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
林灿洪 |
东莞市东城区第三小学 |
|
对珠三角侨乡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 |
吴国强 |
中山市坦洲第三级 |
|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
曾凡保 |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
|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喜乐学创新教学研究 |
蔡引琼 |
中山市古镇镇古一小学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
赵跃生 |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
|
富裕地区重点高中构建“多维”心育模式的实践 |
刘治良 |
东莞高级中学 |
|
求实创新 |
何建锋 |
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
|
物理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
顷爱红 |
佛山南海区狮山镇石门中学 |
|
职中电子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优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
曾阿兴 |
东莞市东城区职业中学 |
|
培养毽球世界冠军的探索 |
张铁林 |
中山市小榄教育办公室 |
|
中小学过渡衔接的探索 |
李芬明 |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中学 |
|
校园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训练模式探究 |
邓伟 |
中山市实验高中 |
|
《数码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整合》研究 |
杨自强 |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
|
免擦自动黑板 |
杨科玲 |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
|
把握真实需求,让体验成为师生教与学的聚焦点 |
彭文真 |
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 |
|
数学教师的自身修养的评价研究 |
端州区教育局 |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
|
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素质教育 |
李瑞贞 |
东莞市长安镇锦厦小学 |
|
建“学习型家庭”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黄大红 |
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 |
|
新课程环境下作文课教与学互动促研究与实验 |
朱爱东 |
中山市华侨中学初中部 |
|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评价探索 |
林伟 |
深圳市碧波中学 |
|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
陈志荣 |
肇庆市第五中学 |
|
高中美术特长班“无心插柳式”教实践 |
易建军 |
东莞市东城区光明中学 |
|
键球运动创新打法推广主见 |
常庆东 |
中山市小榄镇小榄中学 |
|
在学校体育中对青春期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
张红卫 |
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 |
|
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 |
李强 |
佛山市南海一中 |
|
“和谐共进”德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 |
刘卫川 |
肇庆市端州区第中学 |
|
新授课与复习课“联合互动”的教模改革实验 |
温玉升 |
始兴县始兴中学 |
|
化学诗画园—把科教与至美化成诗境 |
邓添华 |
梅州市五华县城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