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大观杂志
教育大观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0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的思考

(2012-02-13 12:11:29)
标签:

教师队伍

管理

教材

社会评价

电视传媒

校园

分类: 二、阴盛阳虚

 

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的思考

        东莞厚街桥头小学  方淦波

对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我们深感忧虑,因为这确实不利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而不加改变,我们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显得娇弱,我们的国民就会越来越缺乏血性,我们的民族也会越来越羸弱。

    这种“阴盛阳衰”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队伍构成“阴盛阳衰”。

这种现象年级越低越严重,幼儿园更是清一色的女老师。      

孩子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如果他从小到大所接触的老师都是女性教师的话,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男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得娘娘腔,“伪娘”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我们建议在学校包括幼儿园要扩大男教师的比例,让每个孩子在受教育的阶段,所接触的男、女老师的机会大致相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二、 学校管理过于压抑。

任何学校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都强调把安全放在首位,所制订的条条框框都是以限制学生剧烈运动为出发点的,尤其是追逐奔跑、大声喧哗,更是必禁之列。安全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以牺牲孩子个性的张扬、灵性与灵气的展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来换取,这个代价未免太沉重。

三、 教材的编排缺少中国传统的那种刚直的人文渗透。

鲁迅的文章在教材中比例逐年下降,听说《拳打镇关西》这样的经典课文将被删除,因为有人认为为种文章“太暴力”,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当然不允许那种动不动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黑恶泼皮行为,但我们需要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正气,更需要那种“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回”的忧国忘身精神。

四、 社会评价孩子品行优劣的误差。

大人们评价孩子时,总是以“听话、规矩、文静、温顺”为标杆,否则就有点大逆不道之嫌。孩子的阴柔奴性,也就在这种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中形成了。所以现在的社会盛行阿谀奉承、正义正气不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 电视传媒的误导。

现在电视传媒那种庸俗、低俗之风泛滥,推崇“小沈阳”,追捧“曾志伟”,娘娘腔、阴阳腔充斥其间,真是肉麻当有趣,奸滑当机巧。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阴阳怪气的传媒耳濡目染之下,阳刚之气也就日渐消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