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岱宗街的“碧霞宫”

(2021-03-03 14:33:45)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分类: 历史回顾

【济南岱宗街位于繁华的大明湖路(原称思敏街与后宰门街之间。这条路上建有一座泰山行宫,济南人俗称“娘娘庙”,所祀就是‘泰山碧霞元君’。】

济南岱宗街的“碧霞宫”
(市档案馆标注此图为‘千佛山碧霞宫’,实际上这应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岱宗街小学内的原碧霞元君行宫大殿。)

    据载,济南岱宗街的泰山行宫创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三次重修。民国时,泰山行宫曾被警察机关借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济南知名人士辛铸九等曾对泰山行宫进行重修,并立碑记载此事。

    新中国成立后,行宫改为岱宗街小学。当时,学校临街是一破旧的石砌二层楼,一楼中间一间过堂为校门,其他几间和二楼是办公室或教室,楼的背面有石砌台阶。校门前左右有几棵高大茂盛的杨树。进校门不远,迎面是一大庙,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歇山顶。由于年久失修,屋顶上长满蒿草,墙皮斑驳,门窗破烂不堪,上边钉着横七竖八的木条。从大庙两侧向北绕到庙后,紧挨着大庙有一方形土台子,台前是一小广场,广场北侧是一溜几间红砖平房教室。岱宗街小学东临原来有一处方方正正的水池,大概曾经是娘娘庙的放生池,当地俗称王八湾。水池以北有岱宗街小学的另一个院落,地方不大,只有几排红砖教室。此处原为‘水官庙’。

    据王象春《齐音》记载,水官庙前曾有一处泉水叫北芙蓉泉。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载:北芙蓉泉位于岱宗街24号院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涌出成泉。泉池长1.65米,宽1.3米,深3米,条石砌垒,因位于芙蓉泉的东北而得名。解放初期人们见到的‘北芙蓉泉’已被扩建为约4米左右见方的池子,当时是周围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  

上世纪50--60年代,岱宗街小学很是热闹过一阵,附近街道的人们经常到这里来举办各种活动。到1975年,岱宗街小学改建为济南六十六中学,不久又成为济南十七中学的分校和宿舍。


                         (图文均选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