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2014-11-27 19:59:26)
标签:

杂谈

   坐落在大明湖南门内西侧的遐园,是山东省图书馆的前身。它建于清宣统元年,在创建初期即负盛名;有“南阁北园”之美誉。也就是说可以与南方的天一阁相媲美,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到1916年,遐园藏书已达13万卷。可惜到1928年遭日军攻击,遐园被毁。第二年在王献唐先生的主持下重建,于1937年再次被焚。今日能够见到的遗址则是19351月建成的‘奎虚书藏’和遐园内外的些许遗痕。还有那留在旧址上的“遐园”石刻。

 

一、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图书馆(山东金石保存所)模型: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模型局部放大之一: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模型局部放大之二: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二、早年山东省图书馆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博艺堂”: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罗泉楼’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宏雅阁”西房: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湖天一角楼”: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明漪舫”: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省图东门外景色。: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三、今日旧址重游,还剩些许遗痕。

1、省图东门外,湖岸边。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2、门楣石刻: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3、廊已失,桥还在。: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廊桥遗梦’?: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4、东南角假山上的石亭。: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5、东北角假山上的草亭: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

“奎虚书藏”

 

1928年日本以保护日侨为由出兵济南,山东省立图书馆因与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接壤而受到战火波及,大部分建筑被毁,原藏书楼楼顶被洞穿,基础亦遭到震动破坏。1929年后,藏书量亦多至原藏书楼不能容纳。因而于1934年筹建新藏书楼,命名为“奎虚书藏”,其意为“奎星主齐,虚星主鲁,以二星之分野,括齐鲁之疆域”。

此建筑坐西面东,平面呈山字形,楼后使用回廊相连,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分为两层(当时亦考虑便于随时增筑),上层最初为书库六间,书架为木质,下层最初为阅览室、展览室等共十六间,正中的大阅览室可容纳400人。东立面呈五段式划分,稍突出南、北两端和中间部分,中部女儿墙为叠落状马头墙处理,正中为由傅增湘题写的“奎虚书藏”四字,南、北两端的女儿墙亦采用相似的手法,与中间部分取得了呼应。

该建筑在1945年曾作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部大礼堂使用,并在此举行了侵华日军山东战区签降仪式,当时的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曾题有“我武维扬”匾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模型与照片


**************************************************************************

 

                                     山东金石保存所

        山东金石保存所位于济南大明湖南岸山东省图书馆内。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附设金石保存所。该所于1909年12月16日建成,至新中国建立前,一直附设在山东省图书馆内,由图书馆坐办或馆长兼理。

        至20年代末,先后兼理者为罗正钧、王寿彭、庄陔兰、陈雪南、赵子开、丁麟年等。1929年,王献唐任馆长兼理金石保存所。

        抗日战争初期,金石保存所的文物精品,一部分运至四川乐山,由王献唐、屈万里、李义贵守护;一部分寄存曲阜孔府,1947年春初至南京中央博物馆。1939年9月,伪山东省公署任命辛铸九为馆长,重新整理省图书馆及金石保存所,于当月25日开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接收省图书馆及金石保存所,馆长为罗复堂。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由军管会接管。经整顿,于1949年3月开放。转存于南京与四川的文物,分别于1949年12月11日和1950年12月25日运回济南,由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并将省图书馆所藏文物、书画移交该会,山东金石保存所遂不复存在。

        该所是国内省级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性质的机构,收藏多为山东历史、名贤、艺文方面的金石、书画、碑贴、古籍等。虽经历军阀混战,政权迭更,但其收藏、展览活动尚能连续进行。在近半个世纪中,为山东金石文物的收集、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据1937年统计,收藏各类文物达17000余件。该所亦注重陈列展览,辟有“罗泉楼”、“抱壁堂”、“碑廊”等专门展室,常年开放,供社会各界了解、鉴赏和研究。还经常将省内知名金石书画鉴藏家的珍品汇萃一处,举办大型展览。省内文物保护等业务也多由该所筹划并实施。山东省图书馆附设博物馆位于济南大明湖西南隅济南中学堂旧址。清宣统二年(1910年),陈荣昌掌山东学务,倡建博物馆,由山东省图书馆管理,遂划定省图书馆西北邻济南中学堂部分校院筹建。当年6月动工,10月落成,共用银5万余两,于宣统三年(1911年)初开放。民国期间,由山东省长公署聘人管理。1930年夏,房舍和陈列品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后并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所属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近代科学仪器及动、植物标本等。1937年12月济南沦陷,馆舍被焚,未再恢复。

 

                                                释文转摘自:山东省情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