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大院里的泉池:华笔池·凤翥池·玉乳泉

(自左至右)‘玉乳泉’、‘凤翥池’、‘华笔池’所处位置:
********************************************************************
进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的南门,不远处紧邻原来的二门以北,在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方泉池,池周饰以石栏。东池北壁嵌“凤翥池”石刻,西池北壁嵌有题记。由此向东,至大院东南隅,又有一池,池壁嵌“华笔池”石刻。
华笔池处,明清时代为贡院。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上旬,山东布政使江兰到这里主持科考事宜,使人分别在贡院和布政使署内,凿成“华笔池”和“凤翥池”。江兰撰写《新浚凤翥池记》,并书写刻于石上。题记对华笔、凤翥两池的挖凿做了概括叙述。
华笔池之名寓有祝愿参加科考的士子妙笔生花之意。池水与珍珠、芙蓉两泉一脉相通,涓涓细流,注入凤翥池,最后流进大明湖。
凤翥池北原有太湖石一具,形状奇特,翼然而立,如凤起舞,故名“凤翥石”,曾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别墅“云庄”中的奇品。泉以石名,石、池相映,寓意甚丰。“凤翥”取意于《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意在勉励来此科考的士子奋发图强,象凤凰般振翅腾飞。
如今,凤翥池完好无缺,盛水期潺潺流泄,清澈见底。华笔池则因在附近建宿舍楼,于1992年被覆于水泥板下。
附文一则:
江兰上任两年之后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恰是大比之年,作为护抚藩司的他担任壬子乡试的监临。八月上旬,他命人在布政使署和其东的贡院内分凿凤翥、华笔二池,并撰《藩署新浚凤翥池记》:“壬子秋,余襄试事,凿池龙门内,导珍珠、芙蓉二泉注之,颜以‘华笔’,俾多士饮之而甘,以章五色之华。”
华笔池位于贡院龙门之北,有水道南出龙门,再出大门,接芙蓉街之梯云溪,珍珠、芙蓉诸泉之水便源源而来。
江兰之所以起名华笔池,寓有祝愿参加考试的士子妙笔生花的意思。泉水流入华笔池,又出池西入布政使署“至凤翥石畔,潴为方池”。
凤翥石原为元代政治家、散曲家张养浩云庄别墅龙凤龟麟四灵石之一,不知何时流入此地。“池依于石,即以石名之。”含《诗经》所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之意,“并以告往来池上者,奋羽仪以鸣盛,涤沉滓以扬清。”位于布政使署二门北侧的凤翥池,分东西两池,中间(古时)有桥。
现凤渚池保存完整;原在贡院的华笔池,被用水泥板封在地下。
图一、凤翥池近况:
图二、华笔池现状:
二、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