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登封有哪些风俗

(2014-05-28 17:56:45)
标签:

端午

挖车里阔

登封

颍河

香布袋

分类: 地方文化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现在端午节是中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端午节的风俗各地有差别。就我们登封而言,根据我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内容:    
       1、门上插艾。艾草是略成半灌木状的多年生草本。艾中含有芳香油,有浓烈香气,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将艾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上。认为可以“避邪”,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人们还以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之效。

http://s9/mw690/002NbD6nzy6JezAX2I0b8&690
       2、涂洒涂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雄黄酒,是在白酒或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端午节这天,大人在小孩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有些老人还要在家中洒雄黄酒以驱除毒虫。涂洒雄黄酒的风俗由来已久,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http://s13/mw690/002NbD6nzy6JezD14aUbc&690
       3、佩香囊。又叫戴香布袋。香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http://s2/mw690/002NbD6nzy6JeA7id7H71&690

http://s4/mw690/002NbD6nzy6JezF3Twvd3&690
       4、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

http://s10/mw690/002NbD6nzy6JezGNUjT69&690
       5、系五色绳儿。端午节这天早上,要给家中小孩手腕、脚腕、脖子系上五色绳。据说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http://s1/mw690/002NbD6nzy6JezI9Duo10&690
       6、采药(挖车里阔)。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小时候过端午节,记得母亲总要让我们去挖车里阔(学名车前草)。母亲说,车里阔熬了可以治流鼻血、害眼、喉咙疼、毒疮等病。

http://s13/mw690/002NbD6nzy6JexEEJVGcc&690

http://s3/mw690/002NbD6nzy6JexF4yIOb2&690
       7、用河水洗脸。据说,这天早上用河水洗脸夏天可以不害眼。这是我最喜欢干的一件事,那时,端午节早上,我和妹妹、弟弟就掂着桶端着洗脸盆到村南边的颍河打水,先在河里洗了脸,再或端或抬水回去给家人用。

http://s1/mw690/002NbD6nzy6JezK9czK10&690
        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不插艾,死去变妖怪。端午洒雄黄,毒虫不上床。端午河水来洗脸,夏天再热不害眼。端午采来车里阔,热天熬汤祛毒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