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情况的数据汇总及分析反思
标签:
教育 |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情况的数据汇总及分析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情况的数据汇总
|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
人数 |
百分比 |
备注 |
|
|
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
18 |
85.7% |
|
|
|
对别人发言完全没兴趣 |
3 |
14.3% |
①号②号④号各一人 |
|
|
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
14 |
66.7% |
①
②
③
④
⑤ |
|
|
轮到自己才发表观点 |
7 |
33.3% |
①号:无 ②号:1人 ③号:2人 ④号:3人 ⑤号:1人 |
|
|
轮到自己也没有发表观点 |
0 |
0 |
|
|
|
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 |
14 |
66.7% |
①号:3人 ②号:4人 ③号:4人 ④号:3人 ⑤号:0人 |
|
|
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 |
6 |
28.6% |
①号:2人 ②号:1人 ③号:1人 ④号:2人 ⑤号:0人人 |
|
|
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 |
1 |
4.7% |
⑤号 |
|
|
您观察到的细节及建议 |
||||
|
第一组 |
1.
2.
3.
4. |
|||
|
第二组 |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组织得很有序,每个人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除了④会偶尔低头看自己的书,另外,在讨论中①②③号都有再补充观点,其中②号补充观点了两次,学生都很积极参与。不过,这一组在集体反馈时显得有些安静。 |
|||
|
第三组 |
小组讨论不够热烈,不温不火,只有①号打破了僵局,讨论不够深入,只满足于人人发言了。③号曾在⑤号发言时翻阅⑤号的书,告诉他说到了哪里,⑤号也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
|||
|
第四组 |
②号同学在小组中表现得彬彬有礼,不管发言还是倾听评价都较得体、比较投入。①号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小组中不算特别积极。③④号同学都能认真完成小组内的任务,但④号参与度还有点欠缺。 |
|||
|
第五组 |
除了③号同学在书上做了多处批注外,其余同学只找了一处做批注,其中①号只在书上画了线条。个人感觉他们没有真的静下心来默读并思考,可能以为找到一处就可以了。因此在汇报时,生的发言不够积极。 |
|||
分析及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
小组合作任务的设计意图:
和本班同学共同学习了2个月,我发觉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太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甚至说说自己的观点,每节语文课能主动举手发表自己观点的仅局限于固定的3、4位同学。还有3、4位男生上课走神现象比较频繁。大部分同学喜欢听老师讲、听发言同学讲,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基于这样的现状,本节课我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学习流程: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也令你感动?(勾一勾、画一画,抓住关键词,做简单批注)
2. 按①号到④号顺序发言,其中如有对课文同一处文字有感受,按号码顺序依次补充。
这个任务要求学生:
1.
2.
3.
这是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之前学生交流自己读书感悟的过程,无所谓对与错,所以学生说得对不对、多不多、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因为说得对不对、多不多、好不好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此刻要求过高,会令后进生有压力不敢说,可能使小组学习依赖于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就可以,每个人都发言了,就可以表示完成了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可以有不同观点,但要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打破以往课堂上只有几个人发言的现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而且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来说,在小组里说会比当着全班面说容易一些。在我看来,本次小组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讨论出某一结论)更重要。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观察情况的数据分析与统计,85.7%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14.3%的同学对别人发言完全没兴趣。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占大部分。3位对别人发言完全没兴趣的学生分别是:第1组的②号twh、第2组的④号yzr(观察老师注明“偶尔”,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直对别人的发言没兴趣,但存在走神现象)、第5组的①号wb。这3位学生在整节课中也表现出兴趣不高,这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有比较大的关系。其中的yzr平时的语文课上还是愿意积极参与讨论的,今天可能因为座位离老师远了(以往坐第一排),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了,所以偶尔会走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占66.7%,轮到自己才发表观点的学生占33.3%,轮到自己也没有发表观点的为0。人人都能参与,是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今天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值得肯定。66.7%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可见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也许平时他们因为不自信、性格内向、习惯了听别人说等种种原因不想或不敢说,但是我相信这种现象是可以逐渐改变的。
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任务很轻松的学生占66.7%,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的占28.6%,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的占4.7%。可见本次小组合作的任务难易度是适中的。
关于学生座位安排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
全班
全班座位安排:全班同学4——5人一组分为5组,呈U形分开。
设计目的:
小组座位比较分散,希望可以减少小组学习时组际之间的相互干扰。
U形座位方便教师走到每一组,如果需要分发材料,U形座位也方面迅速分发材料。教师站在U形中间,可以看到每一个小组。
在今天的课堂上,因为教师本人习惯性地面对自己右侧及前面的学生,所以离教师稍远的第二组受到关注较少,这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组
分组依据:学生的知觉通道偏爱测定结果。
分组安排:21人,4人(或5人)一组,分成5组。
每组的②号③号④号都较为偏爱视觉学习,其中②号③号虽偏爱视觉学习,但听觉、动觉学习较均衡。④号听觉学习相对弱一些。
第一组、第二组的①号偏爱听觉学习,第三、四、五组的①号偏爱动觉学习。
小组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组、第二组的①号偏爱听觉学习,喜欢讨论,让他们先说有助于营造讨论的氛围。
第三、四、五组的①号偏爱动觉学习,可能在阅读和发表观点时会有困难,让他们先说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困难程度。
每组④号听觉学习相对弱一些,他们最后说,是想让他们仔细先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取信息,才好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有意失配。
逐号分析:
②号③号:根据课堂观察表的反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组的②号③号学习情况比较稳定,②号③号共10人,其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有9人,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有7人,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的有8人。②号③号是虽偏爱视觉学习,但听觉、动觉学习较均衡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控制减弱,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比较积极地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①号:
第一组、第二组的①号偏爱听觉学习,喜欢讨论,让他们先说有助于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事实上,这两位①号的表现都相当不错,他们自己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对于营造学习的氛围有一定效果。第一组的①号hr是一位后进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较平时课堂上表现有很大进步。
第三、四、五组的①号偏爱动觉学习。第三、四组的①号“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 并没有像教师课前预想的“可能在阅读和发表观点时会有困难”。第五组的①号wb对别人发言完全没兴趣。其实正如支老师在观察表上分析的那样,他在自己读书时“只在书上画了线条。个人感觉他们没有真的静下心来默读并思考,可能以为找到一处就可以了。”他对今天的学习没兴趣,并不仅仅因为他是偏爱动觉学习的学生,与他平时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都有关系。
④号:
每组的②号③号④号都较为偏爱视觉学习,④号听觉学习相对弱一些。5位④号中有3位——yzr、sby、zzy是班级里的后进生。(知觉通道偏爱对学生的学习一定有影响,但不是造成学习差异的唯一因素。)安排他们在小组里最后说,是想让他们仔细先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取信息,才好发表自己的观点。
所有④号都完成了任务,其中第一、三组的④号lxy、lq平时学习就比较认真,在小组里“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是其一贯表现的延续。
第五组的④号sby也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学习任务很轻松”,很令人惊喜。
第四组的④号zzy“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轮到自己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 ;第二组的④号yzr“偶尔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轮到自己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同他们平时相比,这样的表现也是有进步的。
可见,把他们安排在小组里最后发言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⑤号:
全班有21人,所以产生了唯一的⑤号,是一个视觉、听觉、动觉偏爱较平衡的学生,为了便于看黑板,把他安排在教师正对面的第三组。但可能因为正因为他的位置较特别,造成他成为全班唯一一个完成学习任务很困难的人。看来这个特别的座位怎么安排,还要好好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