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一年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2013-11-17 21:16:33)
标签:

教育

浅谈一年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南京市钓鱼台小学    丁瑾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至关重要了。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责任是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个人的坚守,是人生的升华,一个人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拥有强烈的自信心与使命感,会不断进取,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会自觉的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会主动处理好分内和分外的一些工作。从事业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为重,在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 

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显然,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他人、集体、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角色的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心的完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凡此种种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责任。”可见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由此可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责任心至关重要并且刻不容缓。如何正面积极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责任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开学第一天,我就安排了负责开关前后灯的同学,要求负责的同学在出早操、放学、上体育课、音乐课等离开教室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灯关掉,进教室的时候要记得开灯。当学生能够记得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并很好地完成的时候,我从来不吝啬夸奖他,直接夸奖他是一个负责任、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还会让其他的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做有责任心,这名同学哪里有责任心?给每一位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负责任的意识。而通过我不断地夸奖,负责开关灯的学生更是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能更好地坚持开灯关灯,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教室地面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当我不小心影响到学生的时候,我总会主动跟学生道歉,说对不起;当我请学生帮忙后,我总会主动地道谢……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地面上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成为班级真正的小主人。

二、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另外我们开展的"花儿朵朵开"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责任心的养成情况,来获得自己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缺乏小主人翁意识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这个家的小主人,尽心尽力为共同的集体而尽心尽力。

三、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责任心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责任心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儿歌或口令来引导学生自觉的责任心。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负责任的事例进修反馈。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责任心,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管理班级的时间送学生放学,借此机会能见到家长,以这样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责任心的养成。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责任心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懂得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此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