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zx老师数学课后有关“学习单”设计的思考

(2012-12-04 18:09:04)
标签:

杂谈

从课题酝酿到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到开题,相关研究理论的查找和学习,20121024日星期三,校“十二五”市级规划课题《小班教学中个别化关照的实践研究》中实践性研究的部分终于拉开了帷幕。老师们很期待学校以这样实实在在的研究促进每一位教师思考、学习和提高,前期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个吃螃蟹的zx老师和数学组团队为今天首战做了精心准备,老师们高投入地参与到听课、评课和有关课题的讨论中。更可喜的是大家敢于表达,进行的是一场真研究。

今天的研究主题是“前置性学习中的个别化关照”。在观课和聆听小组发言后,对“学习单”的设计和使用有了一些思考。

很可喜,在小组发言中,有好几个小组在讨论前置性学习重要的载体——“学习单”。有的小组肯定zx老师设计的学习单遵循了“低入、鼓励、开放”的原则,从题目设计的层次,文字表述,最后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看出老师及她背后的教研团队是在这张“学习单”上下了功夫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当然,在讨论发言中也有的组直言不讳地提出,这张“学习单”设计还不够科学,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我也赞同这个说法,我认为这是老师还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单”设计的原则策略,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指向还不够明确造成的。

 

附:学习单

一、复习:2.65元=(   )元(   )角(   )分   125角=(   )元

125分=(          )元                  73角=(   )元

125分+125角=(   )元(   )角(   )分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竖式),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能自己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油哟!你可以的!

开心文具超市:

钢笔8

笔记本3.4

讲义夹2.65

圆珠笔2.65

橡皮0.9

水彩笔15

练习本0.6

圆规7.3

铅笔盒12.5

三角尺1.25

任意挑选两种商品,各买一件共用去多少元?

你能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吗?                              你会用新的方法解决吗?

听zx老师数学课后有关“学习单”设计的思考

 

 

 

 

 

 

三、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仔细研读教材,根据教师课堂的实施,我们发现第二题的设置是不明确的,学生自由选择两种商品计算价格和,如果都选择整元数商品计算就没有利用旧知迁移解决新问题。还有什么是“以前的方法”,什么是“新的方法”,表述不明确。这样学生不能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尝试从旧知迁移学习新知的目标就会落空,教师也无法从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可以自学学会,哪些地方还需要老师点拨。

所以,在“学习单”设计之初,就要思考1、是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之前都可以设计前置性“学习单”,为什么要前置性学习。2、前置性“学习单”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策略。3、前置性学习任务的指向是否明确。

就本课例为例,如果将“学习单”做一个调整,可能研究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归纳。

建议调整如下:

一、复习:2.65元=(   )元(   )角(   )分   125角=(   )元

125分=(          )元                  73角=(   )元

125分+125角=(   )元(   )角(   )分

二、探索:

开心超市:

分类

部分商品价格

食品

饼干6

牛肉干18

巧克力23

瓜子3

饮料

牛奶10.8

矿泉水1.2

桔子汁2.4

苹果汁2.8

文具

笔记本3.65

圆珠笔2.65

三角尺1.25

水彩笔15.99

 

在每一类商品中选择购买两件,计算要用多少元?(列竖式)

 

           食品                             饮料                               文具

听zx老师数学课后有关“学习单”设计的思考

从购买三类商品价格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竖式),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地观察与思考,能自己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油哟!你可以的!

    我的总结:                                                    

 

在计算两种食品价格的时候是整数加法,计算两种饮料的价格和是一位小数的加法,求两种文具价格的和是两位小数加法。这样可以自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小数加法一定要做到“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再让孩子计算两种商品价格差,延伸到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引导孩子观察第一大项复习题,明白数位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相加。

这样的探索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学习单”顺着孩子的学路来设计,让他们完成“学习单”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哪些问题学生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加以点拨、指导,教师就很明确。哪些学生在什么学习环节需要教师予以个别化关照,教师也可以将课备到学生人头。

    “学习单”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不妨继续讨论。不同学科是否还有不同,都值得研究、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前置性学习?什么学科的课,什么类型的课上用“学习单”更好?“学习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怎样将“学习单”和个别化关照联系起来?值得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期待研究的深入。(书紫)

(在zx老师课后立刻写下了这些文字,接着z老师课堂实施的思考后发出此文,和她做个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