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3
(2011-11-28 18:15:20)
标签:
杂谈 |
(接2011.11.27)匈奴老上单于在萧关召开军事会议。
老上单于说:“这次出兵,顺利攻入萧关,大出意外,这是我们第一次深入汉境。收获不小,除许多财物之外,仅掳获的粮食就够我们用半年多,还掳掠不少工匠,对我们大有用处啊,哈!哈!”
众人一齐恭维道:“大单于英明,大单于英明!”。
老上单于得意地笑着说:“不是我英明,是中行说了解汉朝实情,给我出了好主意呀!他真是刘恒送我的好礼物啊!老天对我不薄哇!”
中行说脸上很得意,忙不迭施礼道:“还是大单于英明,大单于英明,才上天有报哇!奴才愿为大单于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老上单于无比高兴地说“哈!哈!我们进入萧关已经将近一个月,各位议一议,下步应该如何行动?”
众臣下大多数都兴奋地说:“趁机攻打长安,再多抢些财物。”
老上单于沉吟片刻,转向中行说问:“你说说下步应该如何?”
中行说说:“长安可不是轻易能攻下的,一是城墙坚固,汉军防范甚严;二是匈奴骑兵不善于攻城;三是城外驻有汉朝大军。现在汉军已经布下防线,如果去攻城,必然被包围。那时城里汉军冲出,配合城外汉军反击,三郡汉军再兜我们后路,我们将腹背受敌,必败无疑。甚至我们将无路可退,陷入绝境,那就危险了。况且寒冬将至,我军没有防寒准备,天时也对我们不利,我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应该赶快撤出萧关,下雪之前赶回匈奴王庭,等到来年再作打算。”
老上单于手拈须髯,骄横的脸上露出诡诈,沉思良久,说:“还是中行说说得对!不能攻打长安,以免被动。此地也不应该久留,汉军马上就到,必定有恶战,损伤我实力,不划算。应该撤退,宜早不宜迟。传我的命令,后队变作前队,快速撤退!” 匈奴军队未等张相如大军到来,已经先自撤出萧关。
张相如大将军命令成侯董赤为前将军,率领所部先行。成侯董赤率领汉军一路疾进,很快到达甘泉宫。没见到匈奴侦骑,一切平静。此时,汉军不知道匈奴已经开始撤退,以为再前进,就会遭遇匈奴。为稳妥起见,成侯董赤决定派出小股部队快速前行,侦察,了解匈奴情况,大军随后跟进。遂升帐,聚众将校商议,董赤问:“何人愿意率领本部先行?”
众将校面面相觑,无人敢应,都害怕与匈奴接触,帐内鸦雀无声。董赤正在暗自着急,忽然从帐外闯入一人,打破沉寂说:“虽然我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但是我愿率领本部百人,前行侦察。”众将校愕然,一看竟然是李广,暗说:“小小的百夫长,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儿?竟敢口出狂言,不自量力!”
“也好,他不怕死,就让他去吧。百把人,白送礼!”
成侯董赤已经看透众将校心思,是惧怕匈奴,不敢领命,无奈只好让李广率领本部百人先行。叮嘱道:“如果遇见匈奴,可以不同他们作战,只同他们周旋,火速派人回来禀报。一路上无法埋锅造饭,并且情况不明,要多带些干粮。”
李广和李蔡率领百名骑兵直奔回中宫,不见匈奴踪影,只见偌大一座宫殿,已经变成废墟,断壁残垣尚有余烟。时已十一月初,暮秋之风吹来,落叶纷纷,一片凄凉。李广无限伤感,告诉李蔡道:“回中宫建于秦代。始皇廿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嬴政西巡陇西、北地两郡,归转长安途中,曾经驻跸于此。可惜,多么恢宏的一座宫殿,竟然毁于匈奴之手,转眼壮丽建筑化为一片焦土!”
李蔡连连点头道:“匈奴实属可恨!回中宫被毁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李广下令道:“天色已晚,在此晚饭,宿营,明晨早起,再奔萧关。”
第二天,李广和李蔡率领百骑继续前进,一路上还是看不到匈奴,只见被毁的堡垒、村庄和无家可归的百姓。接近正午,李广下马向百姓打听匈奴去向,百姓说匈奴大部队已经撤走。李广让骑兵下马休息一会儿,喂马,饮水,吃干粮。李广把马拴在一棵被烧的树上,坐到一处断壁上,刚把一块干粮送到嘴边,就看见一只脏污的小手伸到面前道:“将军,能给我们点儿吃的吗?我们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李广一看,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儿,马上从囊中取出一块干粮递给他。孩子刚要吃,却又舍不得,跑到一位坐在颓墙下的老者面前说:“爷爷你吃吧!” 小小年龄,竟然有孝敬之心,李广眼泪几乎流下来。站起身,走到孩子面前,又递给他一块。那位老者五十多岁,满面皱纹,一脸愁云,颤抖的手上捧着那块干粮,舍不得放进嘴里。
李广小心探问:“老伯,他是你的孙子吗?家里还有甚么人?”
老者未开口,已经涕泗纵横,说:“这孩子名叫桑伦,是我唯一的孙子。前些天,一伙匈奴骑兵闯进我们村,挨家挨户抢粮食,抢财物,不给就挨鞭子,反抗就杀死,村里被杀了十多个人。还把青壮男女绑走不少,桑伦的父母也未能幸免。桑伦的祖母,去护儿子和媳妇,也被砍死了……”老者已经哽咽得不能说下去。李广不禁流下热泪。老人又说:“匈奴还烧毁不少房屋,寒冬将至,没有粮食吃,没有房屋住,百姓可怎么活呀?!”这时已经围过来一些百姓,几乎全是老弱病残,纷纷向李广述说匈奴暴行。
桑伦摇着李广的胳臂问:“将军,你叫甚么名字,我记住,等我长大,去找你,跟随你杀匈奴,给祖母、父亲、母亲报仇!”
不待李广回答,李蔡已经抢先说:“好小子,岁数不大,却有志向!他叫李广,我叫李蔡,将来找我们吧!”李广把桑伦头揽在自己怀中,很是爱怜。忽然想起甚么,在衣袋中摸了摸,掏出一小块银子来,塞入孩子的衣袋中。
看到众百姓凄苦不堪,饥饿难耐,李广阵阵悲悯袭上心头,怒火中烧,切齿痛恨匈奴。向汉军士兵说:“众位弟兄,都分出点儿干粮,留给百姓!”众骑兵纷纷解囊,尽可能多出些,分给百姓。百姓接过干粮,眼含热泪,纷纷跪地,一片谢声。李广知道,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心中很忧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