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标签:
84期p2p金融体制改革民间借贷行业规范财经 |
分类: 专栏 |
Development Path of P2P Industry
P2P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导语:P2P面临的首要问题是:P2P网络平台或者整个互联网金融选择什么样的规范化发展道路,从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撰文 黄震 编辑 俞燕 叶瑞莹 图片提供 CFP 设计 黄晓蕾
http://m1.magspace.cn/201302/20130217124032778593.jpg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要想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要素。世人瞩目的P2P网贷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呈现出“三有(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中介服务)、三无(准入门槛、行业标准、主管机构)、四积聚(资金、人才、技术、风险)”的现状。
2012年发生的诸如优易网贷款平台股东卷款跑路等事件,给P2P网贷行业再次敲响了规范化的警钟。本来,大家认为P2P网贷行业是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希望,却因为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而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当前这个瓶颈期内,P2P面临的首要问题是:P2P网络平台或者整个互联网金融选择什么样的规范化发展道路,从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这一轮金融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应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挑战,因此各地非常重视对民间借贷创新的引导和规范。经过2012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地方金融改革的三种典型模式,即温州模式、鄂尔多斯模式和广州模式,这三种模式的本质都是围绕民间金融做文章。到目前为止,本轮金融改革的主体是有关地方政府,中国当前二元金融体制的格局决定了只有在民间金融领域,地方政府才有推动改革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我在主持起草《鄂尔多斯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时建议,地方金融改革应该在民间借贷或民间金融领域做好文章、做足文章。
为什么规范民间借贷可以拿P2P做文章?这是因为,P2P平台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鄂尔多斯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首次把P2P网贷平台写入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政府将其作为一个民间借贷实现阳光化、规范化的平台,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规范。
P2P平台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的特点,集中了众多专业人员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而此前的民间借贷则具有弥散性、隐蔽性。信息化本身的意义在于阳光化,网络平台的运营本身又要求规范化、标准化,P2P平台的发展是中国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的希望所在。
由于缺乏准入门槛、行业标准和主管机构,P2P网贷行业在“野蛮生长”过程中迅速发展,出现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其实,P2P行业不乏好企业,像拍拍贷、人人贷等公司,但不可否认,一些资质不佳和风控不严的P2P平台也在不断地暴露问题,例如2011年的淘金贷事件、2012年底的优易网事件,都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做好P2P平台的规范化工作,是全行业和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过,P2P网贷行业规范化采取哪种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究竟是先发展、再规范,还是先规范、再发展,抑或是边发展、边规范?大家还没有形成基本共识。
http://m1.magspace.cn/201302/20130217124050715336.jpg
我认为P2P应该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摸索规范。P2P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问题尚未完全暴露,没有规范的依据,因此不可能先规范、再发展。当然,也不能等问题严重爆发的时候再进行规范,届时如果产生不可控的风险,事后补救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总之,要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目前,我们国家行业内外已经有很多人探索P2P网贷规范化发展的路径。目前已初步形成三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予以规范。比如,温州、鄂尔多斯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公司的方式引导P2P平台入驻,要求将有关交易数据登记备案,对P2P的业务进行监管,这是一种较规范的方式。
第二种是通过信息服务行业协会进行规范,这种模式在上海已开始尝试。如何给P2P平台定性,一直是行业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在目前法律环境下不能将P2P平台定性为金融机构,因为中国对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准入要求,所以把P2P平台定性为信息服务机构较准确,通过行业协会探索自律规范也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三种是成立P2P行业的自律联盟。我们国家要成立一个行业协会需要先找到主管部门,然后才能去民政部门审批。目前的问题是P2P没有主管部门,通过审批非常困难。目前一些P2P有关的组织是没有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没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更需要靠企业自律。
今后P2P行业如何规范发展?对于P2P平台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只做信息平台,如果连带做本金保障平台和担保平台,就要看是否有足够大的资金实力,类资本充足率是否达标等。如果兼营担保,是否具有担保的资质,担保额能否保障将来及时兑现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业务上规范起来。
政府过去不愿监管P2P平台,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看不准情况,不知道具体风险在哪儿,不愿意抓这个“烫手山芋”。另外,在行政法领域“法无明文授权即是禁止”,政府介入P2P平台的管理需要法律授权,但是现在没有法律明文授权。
其实,如果P2P行业形成了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或许国家有关部门愿意加以监管,媒体的舆论监督和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将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支持P2P平台的规范开展。
只要大家有共识,坚持自律、公开、规范、标准的原则,走民间提升的道路,P2P网贷行业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P2P行业成为一个规范的行业时,政府也就愿意与P2P行业合作直至监管。到了那时候,中国小微金融的春天就真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