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看伦敦

标签:
62期后奥运经济商业零售业旅游业财经 |
分类: 封面故事 |
导语:“奥运不会亏钱,就像男人不会怀孕。”关于奥运会的这句名言虽然豪气干云,但真正将它变成事实的主办城市却不多。为举办奥运会花了93亿英镑的伦敦,有没有可能收回这笔钱,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日子里开发出各种赚钱买卖?
采访/撰文 Sandy 玥辰 编辑 邱珈 设计 白燕
奥运不会亏钱,就像男人不会怀孕。”这是让·卓博(Jean Drapeau)的名言。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市长,那座城市刚刚宣布了即将举办的1976年夏季奥运会的预算。政府向人们传播着乐观的期待:我们不仅将拥有奥运会的欢乐时光,还会因此大赚一笔,大家都会变得更富有。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让·卓博大错特错。管理不善以及意外支出让那届奥运会亏了本,留给蒙特利尔市民15 亿美元的债务,他们花了30 年时间来还债,直到2006 年才还清。
实际上,在1984 年之前,奥运会对主办国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形象工程”,直到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有了盈余,这才变成了有可能赚到钱、甚至有可能通过它改变国家和地区经济局面的盛会。而在如今这样的年景,2012 年的夏季奥运会对伦敦、对英国来说,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今年7 月底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英国GDP 增幅下跌了0.3%,而二季度又下跌了0.7%,GDP 已经低于这届政府上台时的水平,英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这种令人无法乐观的状况了。英国央行认为,这是受到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拖累,虽然无法判断严重程度和后果,但受到冲击是一定的。在国民对超出最初预算数倍的奥运会花销怨声载道之后,在奥运热度过去、人们重新回到对经济不景气的喟叹之前,英国需要好好包装奥运,让这场为期半个月的体育盛会成为抓住全球投资者的经济大戏,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们看到,这个岛国会提供足够好的商业环境,让他们把公司开过来,把就业机会也带过来。
如果一切都符合英国政府的期望,这届夏季奥运会就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它能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推动旅游业,带来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数以百亿英镑的收益——作为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之一,莱斯特银行乐观预测,五年后,伦敦奥运会带来的收益将高达165 亿英镑。相比这家奥运赞助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期望比较现实一点,他曾经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说,2012 年伦敦奥运会将在未来10 年给英国经济带来130 亿英镑的增收,这笔收益将远超奥运主办的成本支出。在卡梅伦看来,就连接下来在俄罗斯举办的2014年冬奥会和在巴西举办的2016 年夏季奥运会,英国都会因为有与主办国合作的机会,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距离奥运会闭幕式还不到一个月,这些繁华图景是否真能实现,现在谁都说不好。
奥运期间的商业状况
零售业
奥运期间伦敦的零售业经历了一番跌宕,先是因为伦敦市长办公室向公众宣传减少外出,以缓解奥运期间的交通拥堵,结果伦敦零售业在奥运第一周相当惨淡,引得首相、伦敦市长办公室和交通局又开始劝说大众回到市中心,这就掀起了奥运纪念品的火爆生意。但英国零售商协会指出,真正对零售业造成打击的是正在萎缩的英国经济。
IT业
在奥运期间,伦敦市长邀请了包括Facebook、Twitter 在内的全球三十多家科技企业参加投资讨论,计划将东区的奥运城规划成科技园区。伦敦市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种子期项目的投资,英国政府按1:1 跟投;而投资当地科技企业上市,对于投资方获得的IPO 回报,5 年中税收只有正常的10%。
旅游业
有一种说法是,奥运会反而打击了旅游业。通常伦敦在8 月的每天都有30 万外国游客和80 万国内游客,但预计今年8 月,游客数量反而会有所降低。为防止奥运期间交通过于拥堵,伦敦交通部门推出了“不要来伦敦”的提示,普通市民也被告知尽量不要外出凑热闹,人们都乖乖照办了,以至于奥运期间伦敦的商业街上行人比平时还少。
酒店业
根据TripAdvisor 公司的一项针对2500 家英国酒店的调查,58% 的酒店所有者表示奥运会并没有给生意带来显著影响,只有35% 的酒店所有者相信奥运会将带来短期或长期的积极影响。
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在经历了长达70 年的衰退后,制定了一系列复兴计划,并成功当选为2008 年“欧洲文化之都”,借着这个机会建造了大量商业设施,来促进城市发展,而城市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整修也已经进行了几年。最近几年,利物浦的经济已经有所回升,目前城市人口总数也增加到了45.5 万,人均经济总增加值为18737 英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其他地区,是英国所有城市中除伦敦以外增长最快的。
2012 年,英国主要的基建、交通和房地产投资公司沛尔集团在利物浦启动了一项投资额为2 亿英镑的国际贸易中心建造计划,有望开启利物浦高达100 亿英镑的“码头复兴计划”,该计划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利物浦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建筑面积约23 万平方米,项目将建成4 座大楼,将在10 年后完工。该项目希望吸引中国的成衣、制鞋、建筑产品、可再生能源项目设备等制造企业进驻国际贸易中心,而中国的小商品贸易也有望通过这个港口输入欧洲各地。
因为利物浦的地理位置处于英格兰西部口岸,距离爱尔兰很近,而当地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仓储成本等都大大低于伦敦,所以,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利物浦的港口复兴也有可能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