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活动记录 |
2012年6月6日,金星又一次从日面上滑过,这也是本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距离上次2004年6月8日已经过去了8年,我从一个高中学生变成了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人。记得8年前一个人带着器材离开大别山区的时候我在想,8年后爱好者们会用什么器材去拍摄金星凌日?日珥镜应该很多多了吧,APO折射镜应该很普遍了吧,大家应该都用数码设备了吧。2004年的时候,我的拍摄设备是两支普消折射镜以及一台海鸥的胶片相机。
http://s10/middle/987ea38a4c383d4846fb9&690
2004年6月8日笔者在大别山区拍摄的金星凌日入凌阶段
随着如今器材素质的迅速提升,12年的金星凌日让人格外期待,传说中的金星大气层是不是有机会亲手拍到?
为此我专门借来了一支SKYWATCHER SED120APO折射镜,加上TV的2.5倍巴洛以及单色的QHY5相机挑战挑战金星大气;80EQ普消折射镜接单反拍摄全程,然后做成视频。
距离凌日还有一个礼拜不到,我专程从广州回到长三角,一来那样可以获得更强的机动性,二来EQ6赤道仪等精锐器材也依然留在常州家中,第三是北边的天气预报通常更可靠些,华南则是几乎无法预测。不过天气预报随着台风的到来越发显的不确定,仅有山东半岛威海到烟台一线却始终预报晴天。去烟台要驱车850公里,但是两人轮流开车一天即可到达,因此这个点变成了首选的机动地点。随着天气预报对长三角几乎宣判死刑,“出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6月4日,距离凌日两天,我特意前往苏州信达工厂调试器材,以便让我的设备处于最佳状态。4日晚上回家接了杭州高级中学来的三个学生,这次带他们一起出去观测,他们社团是分几个地点同时观测,带有测量日地距离的任务。
5日按道理应该早晨就踏上行程,但是天气预报的不确定依然让我不得不三思,烟台那边的预报几乎如预料中一样开始转坏,但依然比附近的任何地方都理想。在和本地的天文爱好者们反复会商之后,大家决定还是向山东进发,其实这时我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失误,按道理预报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家应该分头走而不是集中走。
最后苏州无锡常州上海杭州五地的爱好者一共开了5辆车一路奔向烟台。由于出发比较晚,到达烟台时已经6日凌晨12点半。大队人马精疲力竭,在烟台开发区的酒店开了房间做短暂休整,否则直接寻找观测点等待天亮,再拍摄6小时的凌日,恐怕没有人的精力能扛的下去了。当晚烟台有些雾霾,但月亮的边缘清晰,看来第二天还是大有希望。
http://s6/middle/987ea38a4c383d4fbc815&690
拍摄现场
http://s8/middle/987ea38a4c383d5332807&690
我所使用的一套器材,SED120和80EQ
http://s7/middle/987ea38a4c383d56c3df6&690
本次活动的合影(上海陈博拍摄)
http://s15/middle/987ea38a4c383d59b8bbe&690
这次拍摄的金星凌日照片
拍摄者杭州高级中学林逸超,对焦及后期处理胡彦栋
SKYWATCHER 80EQ镜筒+EOS600D,ISO200,曝光1/250秒,BAADER 3.8全口径滤光膜
凌晨仅睡了2个多小时,我4点半起来在卫星照片上大致圈了几个备选的观测点。5点大家全部起床,短暂商讨后,观测点被确定在城南的门楼水库大坝。踏着晨光走出酒店,高空有一层淡淡的面纱云,东边泛着玫红,头顶和西方天空是蓝颜色的。出城地势渐渐开阔,隔着薄薄的云可以看到太阳,当时估计问题不大了。到达现场之后顾不得早餐,直接架设备,考虑到SED120仅会用在凌终外切,太阳有很高的仰角时挑战金星大气,因此并没有急于使用,而是先将杭高学生的600D相机接在了80EQ上并对准焦点拍摄凌始以及之后的全程。
凌日开始的前两个小时天气还是不错的,三个学生协同位于其他地点的同学在同一时刻顺利了完成了的采样。其他的爱好者也都按部就班进行拍摄。
谁也没想到随后的天气急转直下,大家不得不钻着云洞进行拍摄,再往后干脆就无法拍到比较清晰的太阳轮廓了。等到10点多,拍完活动的合影,有一半人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决定早些赶回长三角休息,我们一车则和上海的几个爱好者决定守到最后。大家间或碰到云洞就拍摄几张,但是凌终外切终究与我们无缘,如此大口径的APO折射镜也没有派上用场,最后拿下头功的是 “神镜”80E。
凌日结束之后大家各奔东西,上海的爱好者实在太累决定留烟台休息一天后再赶回,杭高的三个学生去青岛坐高铁回杭州,我则赶到连云港过夜,第二天走完后一半的里程回家。
记得2004年一样是天气不乐观,我一个人拖着设备从常州出发赶往大别山区,其他本地的爱好者们则坚守本地,没想到最后是皆大欢喜。这次暴走式的远征烟台,大家的设备及拍摄水平均已今非昔比,因此都太想拍到好照片,老天最终也依然只给了你一个仅仅见证的机会。从某种程度说,这次的金星凌日是留了些许遗憾的,但这就是天文这个业余爱好的魅力,我曾经在2008年随杭高远征甘肃,但最终日全食被云层遮挡;这次来烟台的大多数人2009年也都曾在一起一天跋涉上千公里转移到荆州完美拍摄了长江大日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其中的经历都将变成一生的财富。一个人一辈子最多只能看见两次金星凌日,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次一同踏上行程的多数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两次都拍到。对于杭高的小朋友们,能够有这样一次长途旅行拍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也有莫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