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家校联系共促学生进步
(2014-05-26 14:07:31)| 分类: 教育德育故事 |
德育故事
家校联系共促学生进步
【案例分析】
五年级有个叫君君的男孩儿,由于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离开他去了别的城市。他一直跟爸爸和奶奶生活。他深受家庭环境影响,他性格时而孤僻,时而还好跟同学逗,时间久了,导致同学渐渐疏远他。课堂上,也是想干什么干什么,从不听讲。老师深管一点就嗷嗷乱吼,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很不融洽。由于不确定什么时候他乱发脾气,所以以前班级里有集体活动都不让他参加。时间一长他的品行渐进恶化,陷入“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而一发不可收拾。
去年他上四年级时候,我接手了这个班级。以前就对他的品行有所耳闻,前任班主任也跟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君君的故事。我想如何稳定住他是我能否带好这个班级的关键。看着孩子不听讲,时而孤僻时而好逗,同学都远离他。
记得有次上英语课,我们学习left\right (左、右),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把全班分成五组,后边的同学把手搭在前边同学的肩膀上,配上兔子舞的音乐,学生们玩得正高兴时候,突然有一排集体摔倒。经过调查,原来是最后一个君君同学故意使坏,使劲推前边的同学。责任查清了,主要是君君的责任。
我在做君君思想工作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推前边的同学?”他一个字也不说。问他:“你是怎样想的?”还是一个字不说。接下来无论问什么都是不吱声。就这样跟我冷战起来,直到下一节上课也没动地方。这下我可着急了,忙找到他以前班主任,她说:“要不给家里打个电话,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吧?”
电话打过去,是一个女人是声音。在说出我是君君老师的时候,她忙说:“我是君君的妈妈,离开这个家好几年了。我知道我这孩子挺个性的,不放心他,前几天我回来了。君君给老师添麻烦了。我这就去学校!”听到家长这么说,我悬着的心才放下。
不到十分钟,他妈妈来了。经过一番劝说,君君终于跟我说出了实情:“由于跳舞的时候没管住自己,使劲一推,看见同学们都摔在地上,觉得很好玩。”我和他妈妈一起劝说,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刚才做法是不对的。还主动向摔倒的同学道歉。
跟他妈妈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妈妈很关注他的学习,她也答应我们三科老师,在家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后来我经常接到她打来问孩子情况的电话,我都如实告诉她。有了他妈妈的帮助,我越来越了解孩子,渐渐地他跟我熟悉起来,也打开了话匣子。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人和他同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四、家校联系,及时反馈。
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如:我班有几个学生,家长第一次见我就说:“老师,我这孩子从小就成为小朋友投诉的对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帮我看严点吧。”这种情况,我就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