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育故事--家校联系共促学生进步

(2014-05-26 14:07:31)
分类: 教育德育故事

德育故事

家校联系共促学生进步

【案例分析】

五年级有个叫君君的男孩儿,由于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离开他去了别的城市。他一直跟爸爸和奶奶生活。他深受家庭环境影响,他性格时而孤僻,时而还好跟同学逗,时间久了,导致同学渐渐疏远他。课堂上,也是想干什么干什么,从不听讲。老师深管一点就嗷嗷乱吼,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很不融洽。由于不确定什么时候他乱发脾气,所以以前班级里有集体活动都不让他参加。时间一长他的品行渐进恶化,陷入“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而一发不可收拾。

去年他上四年级时候,我接手了这个班级。以前就对他的品行有所耳闻,前任班主任也跟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君君的故事。我想如何稳定住他是我能否带好这个班级的关键。看着孩子不听讲,时而孤僻时而好逗,同学都远离他。

记得有次上英语课,我们学习left\right (左、右),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把全班分成五组,后边的同学把手搭在前边同学的肩膀上,配上兔子舞的音乐,学生们玩得正高兴时候,突然有一排集体摔倒。经过调查,原来是最后一个君君同学故意使坏,使劲推前边的同学。责任查清了,主要是君君的责任。

我在做君君思想工作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推前边的同学?”他一个字也不说。问他:“你是怎样想的?”还是一个字不说。接下来无论问什么都是不吱声。就这样跟我冷战起来,直到下一节上课也没动地方。这下我可着急了,忙找到他以前班主任,她说:“要不给家里打个电话,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吧?”

电话打过去,是一个女人是声音。在说出我是君君老师的时候,她忙说:“我是君君的妈妈,离开这个家好几年了。我知道我这孩子挺个性的,不放心他,前几天我回来了。君君给老师添麻烦了。我这就去学校!”听到家长这么说,我悬着的心才放下。

不到十分钟,他妈妈来了。经过一番劝说,君君终于跟我说出了实情:“由于跳舞的时候没管住自己,使劲一推,看见同学们都摔在地上,觉得很好玩。”我和他妈妈一起劝说,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刚才做法是不对的。还主动向摔倒的同学道歉。

跟他妈妈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妈妈很关注他的学习,她也答应我们三科老师,在家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后来我经常接到她打来问孩子情况的电话,我都如实告诉她。有了他妈妈的帮助,我越来越了解孩子,渐渐地他跟我熟悉起来,也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转化君君同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他认真地说,一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后来,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老师处处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为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学习好,责任心强的班长和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伴的作用。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进步,他学习更加努力了,纪律更加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更加提高了,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对此,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沟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君君这样的学生,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同学之间无话可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取到了良好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人和他同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四、家校联系,及时反馈。

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如:我班有几个学生,家长第一次见我就说:“老师,我这孩子从小就成为小朋友投诉的对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帮我看严点吧。”这种情况,我就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才找回了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随笔:陶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