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在广州·系列随笔十六
(2016-01-08 21:35:46)
标签:
8090后代沟成长的代价 |
分类: 飘落在广州 |
(33)
今天一早起来打开QQ列表,发现以前总说不爱看书的她突然把“幸福就是有一个人陪你无聊,难得的是你们两个都不觉得无聊”的个性签名换成了“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不禁去猜想这小小改变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转变。从离开学校到工作了九个月有余,从单纯看《非诚勿扰》、追韩剧到常出去走走看看世界,从凡事听凭家中安排到主动争取话语权。她如此鲜明的转变背后,或许是朋友君表达的,“憧憬一段任性的旅行,最好在青春飞扬的时节。”因为再不出发,青春就老了,再不积淀,人生就废了,成长应该在路上,带着思考。 我经常会去思考成长环境带给她的影响,不仅是因为前女友的关系,更是她身上所具有的代表性。 她和我一样是九零后,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停留了一部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妈妈的关系。她的妈妈,在许多人眼里是强势的,喜欢独自做决定,内心的强大一般人望尘莫及。她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儿,妈妈自然对她要求更高,期望更大,管控更严,甚至于想“包办”孩子的婚姻。没有爱情,对,妈妈眼里爱情都是儿戏,嫁个好人家才是实在事。 我和她妈妈相处过,阿姨是个务实的人,却不甚懂得表达和沟通,做事有点儿急,总希望一步到位,而恰恰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她喜欢蓝色,因为蓝色象征着自由,她喜欢大海,因为大海也是蓝色的。她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里,长在自由开放与个性独立主义盛行的二十一世纪之初,思想里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独立平等精神的因子。 记得,我们的四年之恋还是她主动开启的。如今,恢复了自由身的她却被拉扯着半踏入另一个不是自己选择的“囚笼”,岂有不反抗之理。 我曾经读到过一段话,说:“父母亲多么希望子女以后不要变成他们那样子,而子女们又是多么害怕以后不能变成父母亲希望的那样子。”她和妈妈之间,归结为上辈人对下辈人的希望过于急切或许合适。
(34)
今天很忙,复习了整整一天,临睡前突然想起还有点儿事忘了写下来,于是打开记事本左一笔右一画地开始记录。 恩给我来微信说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助产专业录取了,但是她妈妈不同意,叫她出外省读会计专业。我急忙回复:为什么? 恩很快就回复了我:“妈妈说这个专业吃的是青春饭,不适合女孩子做,而且家里没人读这方面的,不好找工作。”尽管从这段话中我完全看不出她妈妈的逻辑在哪,但还是能从她妈妈的无逻辑表达中读到那份作为妈妈的着急,这份着急带着焦虑和担心。妈妈焦虑恩青春的资本会发挥不了作用,担心恩的能力和就业要求不匹配。 其实有这样的着急一点也不奇怪!特别是在她妈妈的身上表现出来更是正常。但正常却不代表必要,不代表正确——孩子的能力是会随着学习过程的递进和时间的推移得到累积和提升,有能力的孩子又何愁找不到工作呢?其次,家里能耐如何都比不上自己孩子有能耐,有能耐的孩子又何愁找不到真爱呢?现实就是这样,许多逻辑经不起推敲却总被盲目坚持。 其实我想说父母着急孩子是对的,但总是固执己见,囤于一隅,闭塞视听,自我封闭实在不太好。窃以为,父母亲应该主动获取时代的大脉络信息,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方为紧缩两辈人间代沟的良方。 二零一四年的高考及录取已经尘埃落定,祝愿恩的大学生活美好而精彩。
2016-01-08 修改发表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