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正在远去
(2014-03-15 11:32:01)
标签:
生活艺术大学文摘情侣 |
分类: 随笔 |
枕边是刘原的马桶读物兼新婚指南《领先处男半目》,只是新婚指南的作用于我而言还略显轻微,床尾是司考辅导名师秀勇哥的《民法讲义》,此番搭配,用一个成语高度概括,叫劳逸结合。
在我看来,大学不能只有教科书,那是要命的。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就算到了大四也不例外。
夜深人静的时候,白云嘉禾这个地方,绝对比刘原笔下的杨箕村要安静得多。但各有各精彩。我特别喜欢嘉禾的这种动静分明。
一般而言,轻工业小镇——嘉禾白天是很热闹的,街上的厂工,男男女女成群结队往工厂赶,像回笼的鸭子,群情激昂。但是晚上11点一过,鸭子便从嘈杂的夜市回到了各自的床上,做起了寂寞或不寂寞的梦,路边的小食店也渐渐拉闸关灯,开始准备明天的地沟油。
说到地沟油,早些年周立波曾在节目中呼吁为地沟油改名申请,理由有四:1、这年头,有喝奶粉喝死的,有打疫苗打死的,但有吃地沟油吃死的吗?没有!2、地沟油符合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低碳经济理念。3、地沟油有助于解决就业、促进GDP。4、地沟油物美价廉,具有中国特色。综上所述,地沟油应改名为“中国特色经济适用油”,简称中适油。
关于地沟油,还有一篇帖子要和大家分享:
写的是地沟油横行霸道、嚣张戏谑于祖国大地之上的惨状。于是有人大代表建议出台《地沟油行业标准》,说现在市场上的地沟油销量比正规的食用油还要大,对人民的贡献不亚于刘翔破世界纪录,应该给地沟油正名,建议制定地沟油行业标准,严格地沟油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地沟油的产品质量,给人民放心的地沟油。当然,这只是一个遐想,仅仅停留在无数BBS中的一个段子而已。
地沟油的行业标准虽然没有出台,但是却不妨碍地沟油继续在神州大地上浸漫我们这些花骨朵的直肠和胃。
上了大学以后才真正领略到,中国人自古是饿怕了的。学校后门就是一条“美食街”,冠以美食街的称谓,并不是因为那里的菜肴有多么美味,而是因为这里的人民都很饥饿,所以,有饭便觉香。
美食街上大大小小的餐馆有十多家,沿着街道两边一字排开,场面温馨而恢宏。口味之丰富犹如日本成人教育片之风格,推陈出新,后浪推前浪,当然,此浪非彼浪。
店与店间竞争之激烈堪比全国美女同挤北影北戏之独木桥,伤的伤,死的死,残废的残废,惨不忍睹。每当我看到有店铺贴出转让告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小小美食街里每个个体的宿命有如即将奔向社会的我们,不在滚滚浪潮中向前,就在浑浑浊水中沉溺,再也见不到嘉禾母校明天的阳光。
学校和美食街就一墙之隔,墙内的风景独好。绿树成荫,小鸟依人,确系动人。与墙外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循着校道往里走,就会看到一幢幢的高楼,没有大厦。那是我们的宿舍,我们曾经陌生现在即将远去的宿舍。宿舍很整齐地矗立在校道两旁,一幢挨着一幢,像等待行刑的犯人,毫无生气。因为母校是警校,一切以政治为至高理想,在此环境的熏陶之下,我们大谈爱国主义,私底下照样沐足按摩加桑拿,坚决在敌人的诱惑中锤炼革命意志。
大三的状态,在我看来,甚似初二。熟悉了校园,老师、同学;饭堂和泳池;白天与黑夜,还有成群成群的师兄师姐留下的远去的成功或失败的足迹,指引了我们的同时也茫然了我们。
初二已经远去,大三正在远去。
说到远去,总免不了谈到情人。大学三年,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每个人的心里总会住着一个情人。即便是拿国家奖学金的人也不例外,因为,能拿国家奖学金的情商更高。
那一天,我在学校三楼饭堂登高俯瞰,看见校园里竟然散落了一地的情侣,篮球架下依偎而立的一对(有时我真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有磨柱的冲动)、游泳馆边上一对、足球场围墙边上一对、单双杠旁边一对、芒果树下一对……
直到同学喊我,饭菜飘香,我才抽神回来,留下那散落一地的情人在偌大的操场上被风吹散。
大三正在远去,就像转身离开的情人,不同的是情人离开之后可能还会联系,上个Q打个电话,但及之于大三,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回去的路,任何联系的方式。
渐渐走过去,来到了熟悉的荷花池。偶尔我会想,是不是每个有点名气的学校都会有那么一池水,像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水木清华,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学校也会有,一列二本的尾班车。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见贤思齐焉。
荷花池,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坐落在学校的西南角,毗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我们学校的荷花池不仅仅叫荷花池,我通常称呼其为“荷花池群”,因为一共有三个毗连着,一旦荷花盛开,游人目不暇接。更不用说散落荷花池边一地的情侣小热们,直接醉了完事。
从来美色配美食。母校也不例外,荷花池边就是一小美食街,当你一不小心邂逅荷花池群之后,闲坐下来,花去十来二十块大洋品尝一下具有警院特色的小吃,静静感受一下初夏的清风,其惬意不输于环抱情人游走在校园的大街小巷。
再往左转个弯,便到了宏伟的图书馆。我一直以来都不忍心用虚有其表来形容我们母校的图书馆。然而除了这个词之外很难有更合适的词了。如此大的一个图书馆藏书才两三三册,而且更新速度和乌龟赛跑有得一拼,相对而言,确也小家了一点。
常常流连却不忘返于图书馆,毕竟这里还躺着数万伟人的思想等待我去探索和发现,也正是如此,我特别珍惜图书馆里更新的每一本书和在这里的时光。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心中,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心中也一样。
大学正在远去,而昔日图书馆带给我们的知识和能量,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脑海深处,故我说:大学图书馆,一个神奇的地方。
岁月,是一本泛黄的日历,一页页翻过去,构成了生活的全部;而大学,是一本只有三年或四年的日历,一页页翻过去,构成了大学的所有。偶尔翻回去,却发现,许多记忆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岁月狂奔,留下我们像只野狗一样追赶,却发现,如何也追不上。
直到多年以后,我们发现,大学,一如故乡的云,只在梦中出现,才明白:大学已经离我们好远好远……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