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岳麓书院(347)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教育 |
分类: 散文 |
顶礼岳麓书院
旅游湖南有一处不可不去,那就是并列为中国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就在爱晚亭的前边,爱晚亭就在岳麓书院的后院。岳麓书院是读书人的圣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用刘禹锡的著名诗句用在此处丝毫不显得违和,岳麓书院的名气非是一般的大。它上有皇帝的题额,中有著名大儒朱熹的首笔,下有若干的书院学子后来都成为了社会的栋梁,更何况它还是985、211著名大学湖南大学的前身。
史料载: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
府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民国十五年(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岳麓书院主体占地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岳麓书院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岳麓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很早就有个愿望,那就是要走遍全国的四大书院,因为那是中国从古至今读书人的圣地。孔夫子是中国教育的祖师爷,那岳麓书院就是中国教育的圣土。这也许有些夸张,但在我心里就是如此。当岳麓山清风峡的读书声响彻天地,全国的读书人便开始有了仰望,当岳麓山的书香飘向四面八方的时候,国家的文化便有了大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国的教育史无前例的重视,因为读书、文化事关文明,事关国运。这时的岳麓书院方才有了华丽的变身,方才与革命和建设有了关联,有了毛主席亲自题写的院名“湖南大学”不但完美的诠释和传承了岳麓书院的办学精神,而且赋予了新中国教育的全新理念。
女儿率领我们来到清风峡岳麓书院时已是下午时分,但岳麓书院依然人流如织,我天生晕人,在晕晕噔噔的吵闹声中,我仿佛听见了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的圣旨,朱熹张栻的著名擂台赛“朱张会讲”,听到了那书院创办者敲响的钟声,听到了书院走出的历代名人那遥远的呐喊。
读书始终是我的喜爱,岳麓书院在我心中始终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