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经七书直解-孙武子始计篇第一:文远阿旭编辑

(2020-02-15 14:25:35)
文远阿旭说说为何摆这部直解上来,我的目的是让大家对比看看文远我的直解与古人明朝刘寅的直解有何差别,这个寅其实是明朝的文官兼武职,解得好不好大家比较一下

武经七书直解-孙武子始计篇第一:文远阿旭编辑
【明朝】刘寅直解
卷之上
                                        始计第一
  始,初也。计,谋也。此言国家将欲兴师动众,君臣必先定计于庙堂之上,较量彼我之情,而知其胜负也。故孙子以始计为第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策也。
  孙,姓。子,尊称之也。齐人,仕于吴『文远阿旭译:在吴国当官』著书十三篇,首言兵者,国家之大事,乃六军死生之地,一国存亡之道。死生以战陈言,故曰地;存亡以国家言,故曰道。战胜则兵生而国存,不胜则兵死而国亡,为将者不可不审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经者,理也。孙子以兵为国家之大事,为主为将者故当经理之五事,又校量以七计,而搜索其彼我胜负之情耳。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此之所谓五事也。惟有道可以伐无道,故以道先之。天时顺,宜兴师,故以天次之。地利便宜战守,故以地又次之。将得人可制胜,故将又次之。法令行则士『文远阿旭译:士-将士也)用命,故法又次之。五事之序『文远阿旭译:五事之次序』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道者,仁义礼乐孝悌忠信之谓。为君者渐【渐为通假字,通假教】民以仁,摩民以义【文远阿旭译:摩民以义意为教化民懂得义】,维持之以礼乐【文远阿旭译:用礼乐来维持民之仁义】,教之以孝悌【文远阿旭译:孝悌-孝敬父母亲尊敬兄长长嫂】忠信【文远阿旭译:忠于国君讲信用】。使民知亲其上【文远阿旭译:如上述教化民-仁义礼乐孝悌忠信之后民才知如何亲近其国君父母兄长(及长嫂,兄长之妻称为长嫂),死其长,故与君同心同德,上下一意,可与之同死,可与之同生,虽有危难而不畏惧.昔武王有臣三千,同心同德,是与上同意也.纣有亿兆人,离心离德,是不与上同意也.荀卿曰:仁人之用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下之于上也,若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而覆胸臆,斯可与同死同生死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阴阳寒暑,以时制之,经之以天地.阴阳者,时日支干于孤虚旺相之属也,寒暑者,暑雨祈寒之月,所谓夏不不征南,冬不征北是也.昔春秋之世,岁星在越而吴伐之[文远阿旭译:春秋时岁星在越国而吴国讨伐越国,因此说岁星在越而吴伐之],后三十六年,越灭吴.夫吴越之君,德均势敌文远阿旭译:势均力敌之意】,盖闾兴师,志欲吞灭,非为拯民,故岁星福越祸吴,此不顺阴阳而败者也.汗高入关之年,岁在东井,而秦见灭,何哉?盖秦始皇信谗拒谏,虏害生民文远阿旭译:虏害生民-残忍杀害在生的民众】,二世胡亥惟务杀戮(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二儿子,喜欢乱杀大臣及百姓),此岁星不为福而反为祸也.又若周武文远阿旭译:周武是指周武王】以甲子日兴师而胜,纣文远阿旭译:商纣王也以甲子日兴师而败.宋刘裕文远阿旭译:刘裕是南宋皇亲,他母亲是南宋皇帝的妃子,刘裕与岳飞同等级将军职】伐南燕主慕容超,以往亡日而胜文远阿旭译:以往亡日而胜在以往亡日哪天打仗胜南燕主慕容超.故曰:天官时日明将不法,暗将拘之文远阿旭译:明将不法,暗将拘之意译为明白的将不受拘束,不明白的将却受天官时日拘束】,大寒大暑不宜兴师,汗征匈奴文远阿旭译:汗征匈奴-汗时汉军征伐匈奴:现在是匈牙利,当时在蒙古陕西汉朝边境】,士卒堕指文远阿旭译:汉军士卒手指冻得掉下了】.马援征蛮,众多疫死文远阿旭译:马援远征蛮族时,士卒很多染上疫病而死】.此皆不顺天时而受害者也.文远阿旭译:将士皆因不顺应天气时令而白白受死也

地者,远近险广(峡)[狭]死生也.
  远近,以地里言;险易广狭死生,以地形言.地远宜缓,地近宜速,地险宜用步,地易宜用骑,地广宜用众,地狭宜用寡,死地宜战,生地宜守:此八者,经之以地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则能谋,信则能守,仁则能爱,勇则能战,严则能临:此五者,经之以将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曲谓部曲,制谓节制,官谓分偏裨之任,道谓利粮饷之路,主谓职掌军资之人,用谓计度费用之物:此六者,经之以法也.张贲注云:"部曲有制,分官有道,使各主其用而不失其义."亦通.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凡此五者,为将之人莫不闻之,但知彼我之情者胜,不知彼我之情者不胜,故当校量以七计,而搜索彼我之情耳.

曰主孰有道?
  言两国之主谁为有道,有道者胜,无道者败.若汉高入关,秋毫无犯,秦人大喜;项羽入关,杀子婴,烧宫室,掠妇女宝货而东,秦人大失望:此汗高所以终胜,而项羽所以终败也.

将孰有能?
  两国之将,谁为有能,谁为有能,有能者胜,不能者败.汗王闻魏大将柏直之名,曰:"口尚乳臭,安能当吾韩信"是也.

天地孰得?
  两国天时地利谁得?得天时地利者胜,失天时地利者败.若曹操盛冬伐吴,是失天时者也.慕容超不据大岘山,是失地利者也.

法令孰行?
  两国法度号令谁行:法令行者胜,法令不行者败.若魏佭戮杨干,穰苴斩庄贾之类,是法令行也.若吏卒纵横不用将令,金之不止,故之不进,是法令不行也.唐李靖对太宗曰:臣讨突厥,总藩汗之众,出塞千里,未尝戮一杨干,斩一庄贾,亦推赤诚,存至公而己矣.夫魏佭、穰苴初命为将,当时国家威令不行,上下懈怠,此杨干、庄贾一不用命,而魏佭穰苴辄斩之。盖不如是,则法令不行,军不齐一,何以取胜?李靖为将日久,法令素行,上下相得,亦奚用杀哉?杨干,悼公第,特斩其仆耳。

兵众孰强?
两国兵众谁强?兵众强者胜,兵众弱者败。齐恒公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穆置陷阵三万,以服邻敌。此兵众强而胜者也。

士卒孰练?
  两国士卒谁为练习?士卒练习者胜,士卒不练习者不胜。辩旌旗,审金故,明开阖,知进退,闲驰遂,便弓蒺,习击刺,此练士之法也。

赏罚孰明?
  两国赏罚谁明?赏罚明者胜,赏罚不明者败。《司马法》曰:“赏不逾时,欲速得为善之利;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邧,忍不能与,卒以取败,以赏不明也。汗元帝知弥恭、石显逼杀萧望之,而不能正其罪,是罚不明也。

吾以此知胜负矣。
  吾以此七计校量之,则知彼我之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前将指大将而言,此将字指偏裨之将而言也。人君与大将定计于庙堂之上,大将便当选偏裨之将而节制之,故言偏裨之将听吾计,用之而战,必能取胜,则留任之;偏裨之将不听吾计,用之而战,必然取败,则除而去之不任也。昔马谡 违诸葛亮节度,亮斩之,是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也。张预注“将”字作平声读,谓将者,解也。孙子以此解激吴王而求用,言吴王将听我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矣,将不听我所陈之计而用兵必败,我乃去之他国。此非忠厚之心,恐失孙子本意。孙子作此书,将欲传之后世,为众人法耳,不应中间用此数语解激吴王而求用,是亦何等心哉。故予直取张贲注,而不取预言也。况此篇专言始计,首段总言人君与大将于庙堂之上经此五事,校以七计,搜索彼我胜负之情。第二段言大将用偏裨之将而授之以计。第三段言因利制权之道,是亦所谓计也。未段总结上文,言得算多者胜,算少者不胜,亦岂在夫计之外哉。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计有所利,而偏裨之将又皆听信,乃为之势,以佐助其外,前言将听吾计,此言计利以听,亦互文耳。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势者,因其所利而制权变之道也。如韩信知赵王陈餘不用李左车之计,是我之所利也,乃敢遂下井茎,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又选二千人,人持一赤炽,草山而望赵军,戒曰:“若赵空壁遂我,则疾入赵壁,拔赵炽立汗赤炽。”明曰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茎口。此因利制权之事也。草,音蔽。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诈之道也。如恋枝栧扬尘,孙膑令军减灶,田单神师火牛,韩信囊沙壅水,皆用诡道以取胜也。巳下十四事皆诡道,即因利制权之法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故将本能,而示敌以不能。昔赵奢救瘀与,领兵去甘蝉三十里而上,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使来入,赵奢善食遣之。间使还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瘀与非赵将地也!”赵奢既以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一曰一夜至瘀与,离城五十里而军,发万人拒北山。秦师至,遂大败之,解瘀与而还。此初示以不能,而后取胜也。

用而示之不用;
  本用其人,而示敌以不用。如吕蒙诈称病,孙权露嬓取迴,以陆逊代之,阴遣蒙图羽。秦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图败赵括。段纪明欲击鲜俾,而诈为召还是也,作者注:段颖字纪明,武威姑臧人。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迁辽东属国都尉。鲜裨犯塞,颖击之。恐贼惊去,乃诈称晒书召还,颖潜于还路设伏,悉斩获之。恒帝时人,后封新丰侯。

近而示之远,
  欲近袭敌,必示以远去之形。如越与吴夹水相拒,越为左右勾卒,相去五里。夜争鸣鼓而进,吴分兵御之,越乃潜涉水,当中军袭破吴兵,又如岑彭申令西击,而潜兵渡钙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