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语文高考题双向细目表
(2014-04-17 11:00:49)
标签:
转载 |
山东语文高考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
考查内容 |
考查能力 |
历年考查重点 |
应试策略及技巧 |
1 |
字音 |
识记A |
09年字音和字形合并考查。重点考查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难读字、习惯误读字、形近音近字。 |
(1)加强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积累和训练。 (2)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据义定音。 (3)形声字,严防声旁误导,集中记忆。 (4)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比较记忆。 (5)方言字,明确方言特点,分类记忆。 |
10年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
||||
11年考查汉语普通话常用字中多音字、形近字和易错读字的辨析 |
||||
2 |
字形 |
识记A |
09年字音与字形合并 |
以义辨形、以音辨形、以偏旁部首辨形 |
10年考查汉语普通话常用字中常用规范字的能力,主要是形近字与音近字的考查。 |
||||
11年考查汉语普通话常用字中常用规范字的能力,主要是形近字与音近字的考查。 |
||||
3 |
近义词的辨析 (实词或虚词)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
了解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一切都要符合语境。 |
10年和成语一起考 |
||||
11年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
||||
4 |
成语、熟语的使用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
(1) (2)注意适用范围(语境),感情与文体色彩,语法结构的不同。(重在理解) |
10年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
||||
11年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
||||
5 |
标点符号 |
表达应用E |
09年没考 |
注意各类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技巧积累 |
10年主要考查引号、冒号和顿号的使用 |
||||
11年没考 |
||||
6 |
病句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辨析语病能力中的成分残缺与赘余以及句式杂糅 |
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 ⑴单句采用紧缩法,先抓主干后理附加。 ⑵复句要先看关联,然后以分句为单位,采用紧缩法去判断。 |
10年考查辨析语病能力中的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以及句式杂糅 |
||||
11年考查辨析语病能力中的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及句式杂糅 |
7 |
社科文阅读 |
理解B |
09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查对“簖桥”的理解 |
(1)将四个选项全部分析完再做选择。(2)要将文本的所有信息搜全了再下判断。(3)预警尽量大一些,语境小了,影响判断。(4)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从文中找到表述文章观点的相关语句,判断选项与原文之间的表述是否一致。 |
10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查对“人生境界”的理解 |
||||
11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 |
||||
8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 |
09年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分析信息所在的语境;分析信息所在的位置,即语义范围;分析句子结构,弄清句子意思。另外,读题认真,答题沉稳,搜集信息,从头到尾。 |
|
10年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
11年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
9 |
理解与分析C |
09年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结合语境,正确判断 |
|
10年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
11年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
10 |
文言文阅读 |
理解B |
09年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 |
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10年同上 |
||||
11年同上 |
||||
11 |
理解B |
09年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能力 |
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语境理解。 |
|
10同上 |
||||
11年同上 |
||||
12 |
筛选信息C |
09年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
首先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域,结合排除法,做正确的判断。 |
|
10年 同上 |
||||
11年同上 |
||||
13 |
归纳概括C |
09年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
注意“无中生有”和“曲解文义”的干扰。 |
|
10年同上 |
||||
11年同上 |
||||
14 |
翻译 |
理解及语言表达B |
09年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 |
10年同上 |
||||
11年同上 |
15 |
诗歌鉴赏 |
鉴赏评价D |
09年考查炼字及情感的把握 |
(1) (2)注意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评价等方面入手来回答,“小切入,大联系” |
10年考查考查对形象、情感及技巧的理解与把握 |
||||
11年考查对形象、内容与情感、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
||||
16 |
名句名篇默写 |
识记A |
09年考查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 |
重视诵读,尤其是对重点文、诗、词的诵读;领悟含义,圈点强记;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留意具体环境;留心语句顺序;注意语句出处。 |
10年同上 |
||||
11年同上 |
||||
17 |
语言运用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 |
主要是熟练掌握语言运用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明确信息指向。 规范作答,步骤清晰 |
10年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
||||
11年考查对语言的连贯能力 |
||||
18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
||
10年考查句式仿写的能力 |
||||
11年考查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
||||
19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漫画 |
||
10年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能力 |
||||
11年考查表达运用能力 |
||||
20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理解与分析D |
09年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注意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 |
赏析D |
10年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 |
找关键词,进口口语及句式特点 |
||
11年考查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能力 |
概括时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
|||
21 |
理解与分析D |
09年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
抓关键词,联系语境 |
|
10年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内容的能力 |
注意谋篇布局的技巧 |
|||
鉴赏品味D |
11年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
注意联系人物心理和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 |
||
22 |
鉴赏品味D |
09年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技术。 |
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
|
10年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 |
认真审题,找出含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加以分析即可。 |
|||
理解与分析D |
11年考查对文中重要描写方法的理解与分析 |
注意心理描写的作用 |
23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探究应用F |
09年考查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先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分析,联系自身 |
10年考查对文本的探究应用能力 |
||||
11年同上 |
||||
20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筛选整合信息C |
09年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抓住文章的思路及题干要求,锁定要点范围 |
10年同上 |
||||
分析概括C |
11年考查分析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
了解文章写作的主旨 |
||
21 |
表达应用E |
09年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锁定答题范围,找关键词,结合语境 |
|
理解与分析B |
10年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 |
同上 |
||
分析C |
11年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
准确辨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对象和文章的主旨具体分析 |
||
22 |
理解分析C |
09年考查对文本的重点语句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
|
鉴赏D |
10年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 |
找出含有作者感情的语言进行分析即可 |
||
分析C |
11年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材料和观点的关系问题 |
理解局部材料的写作目的必须从宏观入手,联系全文的主旨进行分析 |
||
23 |
探究F |
09年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依据原文的内容,联系文中的纯洁度问题,辩证地看待语言的发展 |
|
10年考查探究能力 |
抓住提示语,联系文本,言之成理 |
|||
11年同上 |
选准角度,集中到一点进行分析探究,观点不不要统一,但要不离文本 |
|||
24 |
作文 |
表达应用D |
09年材料型的命题作为“见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从“见证”的含义上看:“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见证”这个题目既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考生可以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减免农业税,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所以,学生利用的作文素材是很多的。如果写成记叙文,考生宜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切入点要小;叙述要细腻充分,有个人的深切感悟;既要有“见”的详细叙述,又要有“证”的发人深省。写成议论文,宜从大处着眼,选取有积极意义的人物或事件,作为素材。事实材料必须有严谨的分析论证。需注意的是:无论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突出“证”即:都要有所感悟、启发。 |
10年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
这句名言的解读是确定立意的关键。“光明”与“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生社会形态也是如此。怎样正确对待“阴影”,就是怎样对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结合现今现实,尤其是种种自杀举动的背后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阴影”,比如失去爱情、工作压力大、赋闲、身体残疾等,这只能算“阴影”。
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类立意:阴影价值类:缺少酸甜苦辣的人生是单调的;
辨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光明与阴影就像一片树叶的两面,没有阴影,不会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正如绝对的阴暗,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正反两面构成; 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磨砺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同样,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美好、缺憾构筑成完美人生。
探究实质类: 名人追求类:为了达到心目中的光明,一些无私奉献者甘心沉寂于暂时的黑暗。
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阴影, |
|||
11年命题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
审题立意指导:“这世界” :是怎样的世界,是如何的世界,需要剖析。这世界是社会这个世界,还是家庭这个世界;是当前这个世界,还是自我情感的世界;是整体的大世界,还是局部的个体的小世界等等。(是什么) “需要”:就是社会的缺失方面,因为缺失才需要;因为社会空挡才弥补。(为什么) “你”:第二人称代词,在这里,需要在“你”之后增加些内容。一是“你”可实指,指具体的人,如父母、姐妹、兄长、师友等等。二是“你”可虚指。主要指境界与思想等等。如,这世界需要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的操守,你的支撑,你的付出,你的磨砺,你的敬畏,你的诚信,你的信仰,你的道德,你的良知,你的自信,你的独立思考等等。(怎样的 联想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