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紫砂名家
(2011-12-30 15:08:55)
标签:
紫砂壶名家清末民初文化 |
分类: 紫砂壶名家 |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1、【俞国良】(1874-1939)清末民初宜兴制壶高手。江苏无锡人。造壶精工,气格浑成,善制“传炉壶”,匀挺有力,仿佛天成。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36、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状。」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俞国良,原籍无锡,1939年卒,享寿65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精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2、【吴汉文】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陶刻高手。生卒不详。善陶刻书画,常为宜兴县城的「吴德盛陶器行刻陶,吴德盛陶器行为「金鼎商标」,当时曾请俞国良、胡耀庭、冯桂林等为其做胚,由吴汉文等进行书画陶刻,为此吴德盛出品紫砂器颇负盛名。汉文陶刻,都署款「歧陶」,书法学赵松雪,与行、楷间,书刻流畅、迥劲、老辣。汉文常为吴德盛刻陶外,亦常与「范庄农家」合作,由「范庄农家」作器,汉文书刻。」
3、【蒋祥元】(1868~1941年),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间紫砂艺人。
4、【冯桂林】(1902—1946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紫砂著名艺人。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着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
5、【蒋贤明】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制砂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蒋贤明直壁扁壶”一具,壶身扁圆筒形,直流、圆弧扳、嵌盖、桥钮。制作周正。鼻烟色泥。高5.6、宽11.3公分。石如镌刻书铭。铃有「阳羡蒋记」、「贤明」二方印,皆篆体。
6、【史莲生】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著录二器:1.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史莲生青环壶”一具,高9.5、宽13.7公分。盖铃「莲生」篆文长方印。2.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史莲生折腰扁圆壶”一具,高7.6、宽13.3公分。盖铃「莲生」篆文章。
7、【朱培金】(1890---1960)近代经营业主,宜兴潜洛人.十多岁开始经营,民国后投资入股铁画轩,为铁画轩主要股东之一.二十年代后期开办"鼎恒陶器厂".
8、【许立成】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制方形砂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许立成宜富当贵方砖壶”一具,壶身长方形,方流、方扳、方盖、方钮,整体协调,工艺精到。壶腹有「宜富当贵」篆文四字,底铃「许立成造」篆文方印。高7.1、宽11.1公分。《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有著录。
9、【福亨】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于制壶,佚姓。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福亨半月壶”一具,壶身呈半圆扁形,一弯流,圆弧扳,嵌盖,桥钮。做工细致。高10.7、宽6.7公分。《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有著录。
10、【强义海】民国时期的紫砂制壶高手,生卒年月不祥。
11、【束金寿】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壶,善做光货。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二器:1.“束金寿鼓腹扁壶”,高10、宽14公分。底铃「吴恒顺制」篆文方印。2.“束金寿扁圆壶”,直身、平肩、直流、弧扳、圆钮、乳丁三足。制作工整、细致、匀挺。高7、宽11.5公分。《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有著录。
12、【范鼎甫】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名工。《宜兴陶瓷发展史》:范鼎甫善制砂壶,尤长陶塑。与俞国良是同代艺人。范鼎甫徒弟范大生,创作的「雄鹰」紫砂陶塑,与民国二十四年曾获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金奖。
13、【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4岁向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1915年,由江苏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人技师,历时三年,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炭釉炉试验烧成的炉均紫砂彩釉陶,成为近代宜兴陶艺界向外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14、【范大生】(1875-1942)清末民初紫砂名师。字绳武,号承甫。宜兴丁蜀镇西望于人。十九岁从师紫砂名工范鼎甫学艺,勤奋好学,钻研技法。所制茗壶,工艺精绝,竞相争购,“大生壶”名噪一时。民国二年(1913),蜀山兴办「利永陶器公司」,聘大生为技师。民国五年,大生受江苏省第五中学校长童斐之邀,任该校陶业教师七年。大生尤擅陶塑,四十多岁时创作大型紫砂雕塑「雄鹰」,为大生生平得意之作,与民国二十四年,参加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荣获金质奖。范大生的传世作品有“合棱紫砂壶”、“鱼化龙壶”、“合梅壶”、“一捆竹壶”、“竹鼓壶”、“掇球壶”等。造型浑朴、端庄、匀称,色泽柔和,为紫砂精品。
16、【袁顺】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高手。江苏宜兴人。善制牛盖洋桶壶。牛鼻盖,圆筒直身,铜提梁,造型简洁,美观实用。嘉顺制作的牛盖洋桶壶,数量最多,他一辈子几乎只做一种牛盖洋桶壶。
17、【岩如】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于制壶。佚姓。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刻铭人物掇球壶”一具,岩如制壶,石如镌刻。高8.6、宽9.8公分。《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有著录。
18、【吴虎根】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制茗壶。
19、【蒋万丰】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制茗壶。
20、【储铭】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高手。江苏宜兴人。善制茗壶,尤善制作牛盖洋桶壶,造型简洁,整体感强,价廉物美,深受群众喜爱。储铭传器,《紫砂陶》著录有二壶:1.“红泥线圆壶”,壶底铃有「家储底有盘铭句」七字楷书印章;2.“紫泥瓜形壶”,盖内铃「储铭」篆文印,壶底铃「龙峪山人」篆书方章。《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著录一器: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储铭瓜形壶”一具。高8.9、宽12.2公分。底铃「储铭」方章。
21、【宣叔成】清末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工治洋桶壶,技术熟练。
22、【江案卿】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茗壶,壶技精良,有“树瘿供春壶”传世,作于1930年,《砂壶集》有著录。
23、【范福奎】(1885-?)清末民国间宜兴紫砂名手。江苏宜兴人。精制茗壶,工整质朴。民国二十一年(1932),福奎制作之紫砂壶,曾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赛会」展出,获优秀奖。
24、【汪宝根】清末民初时宜兴紫砂名工。宜兴丁蜀镇人。工治砂壶,技术全面,光货、花货皆能,造型匀称,风格清丽。常和陈少亭等合作制壶,由汪宝根制壶,陈少亭镌刻。并为上海「铁画轩」陶器行造茗壶。弟宝洲,也善制茗壶。1935年,曾制“大东坡紫砂壶”和“三友紫砂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汪宝根“合桃紫砂壶”和“线云合盘紫砂壶等三器”。《丁蜀镇志》:「汪宝根,清光绪——民国年间制壶艺人。」
25、【汪宝洲】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宜兴丁蜀镇人。善制各款砂壶,制作工整,风格朴实。哥哥宝根,也是当时紫砂艺人。《丁蜀镇志》:「汪宝洲,清光绪——民国间制陶艺人。」
26、【范静安】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制壶艺人。生卒无考。静安所制砂壶盖铃「静安」印,底都铃「范庄农家」章。据考,「范庄农家」为宜兴西望墟乡间制壶艺人之闲章,该庄村民,大多为范姓,家家制壶。范静安可能即为西望墟乡人,为该村专业制壶艺人。
27、【张兰舟】(1882-1938)清末民初陶瓷名师。宜兴川埠乡潜洛村人,祖辈皆以制作紫砂为生。自小从师学艺,刻苦勤奋,爱钻研,善创造。能作紫砂茗壶、盆、盘、花瓶,亦善捏塑鸡、鸭、牛、羊等儿童耍货。设计制作的笔架、笔洗、笔筒和陶砚等文房用具,畅销各地,名扬一时。民国十一年创制的「泥龙头三脚只压机」,与德国造“泥龙头三脚只”抗争,价廉物美,很受欢迎。张兰舟生前所创紫砂、陶瓷等产品,款式众多,首屈一指。宜兴窑场第一座倒焰窑的设计建造,亦出自张兰舟之手。
28、【范勤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褐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圆底。半球形小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扳。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著录。
29、【张春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扳,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铃「张春芬」篆书印。通高10.5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著录。
30、【邵陆大】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口径6.6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著录。
31、【邵金章】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高手。宜兴上袁村人,出身陶器世家,祖父、父兄均为制作紫砂能手。为当代紫砂名师徐汉棠四舅。早年曾与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合制高档茶具,技艺精到。后改行制作工艺陶和研究工作。
32、【邵茂章】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高手。宜兴上袁村人,出身陶器世家。生卒不详。为当代紫砂名师徐汉棠三舅。所制紫砂水平壶和独钮壶,均有独到之处,印章为「贡居」,遗留作品深受藏家珍爱。祖父邵云甫,为清代同治间紫砂著名艺人,曾赴日本制作陶艺。四弟邵金章,早年曾与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合作承制高档茶具。
33、【邵全章】清末、民国间紫砂制壶高手,江苏宜兴人,为邵大亨之后人。《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陶艺名人选录》:「邵全章,清宣统、民国间人。为道光名家邵大亨之后人。所制之壶,线条简巧而沉稳,壶身挺括规正,口盖合缝严密,把手端执舒适,壶嘴出水流畅,兼有艺术、工艺、实用之特点。」
34、【范锦甫】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壶,善作花货。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范锦甫巧色佛手壶”一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生动传神。高9.2、宽18公分。《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有著录。
35、【陈少亭】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著名陶刻艺人。父陈伯亭。亦为刻陶高手。师兄任凎庭。宜兴丁蜀镇潜洛村人。《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紫砂陶器》:「陶刻艺人陈少亭,曾与蔡元培合作,为树椿盆镌刻。盆呈深褐色,参差堆贴三个树疮,两处一面是蔡元培题诗,全文是:『不使宝山空手回,频行精选赠盆栽,花神未必增惆怅,迄得君家衣钵来。岳渊主任属,蔡元培。』另一方面题记:『黄氏植场,芳容作品,少亭刻。』除『黄氏植场』四字隶书较大外,其余小字作行书。其布局均匀,用笔潇洒,刀路神韵迥劲,文雅清新,为传世精品。」少亭常和汪宝根等合作,由宝根制壶,少亭镌刻。并为上海「铁画轩」陶器行制壶。《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有陈少亭镌刻之“合桃壶”,刻工苍劲有力,精致挺秀,风格纯朴。《丁蜀镇志》:「陈少亭,清光绪——1953年,为紫砂雕刻名手。晚年弃艺从医,定于溧阳县戴埠镇。1949年后回乡,不久病故于潜洛村故乡。」
36、【胡耀庭】民国时期宜兴紫砂名工。善制砂壶,所作浑朴古雅,规矩严谨,运线流畅,棱锋毕现;盖口严密合缝,造工匀挺精细;比例自然,整体协调和谐。耀庭所作以方货居多,有“钟形方壶”、“砖方壶”、“黑陶衣刻花方壶”、“方壶连温炉”和“竹节方笔筒”等。铃印常用「耀庭」章,有方、长方、扁方等多种形式。耀庭亦常为上海「铁画轩」和「吴德盛」等陶器行制壶。
37、【杨大丫头】民国时期紫砂陶塑高手。江苏宜兴人。擅长神像、动物雕塑。《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紫砂陶器》:「民国20至23年,宜兴蜀山紫砂厂出现制作雕塑的专业工匠,比较有名的杨大丫头,精于神像和动物雕塑,主要作品有弥勒佛、刘关张、福禄寿三星以及麒麟、蟾蜍、狮鼎炉等。」
38、【陈懋生】民国时期紫砂陶刻高手。宜兴人。生卒不详。顾景舟、徐秀棠《宜兴紫砂工艺陶》:陈懋生、陈妍卿和沈瑞田等,「宜兴当地书画金石家,……投身于紫砂陶刻,自此逐渐形成了紫砂陶刻专业队伍,师承徒习,一直沿传到今天。」普通茶壶一般采用单刀行刻,高档茗壶讲究书画韵味,注重刀法与茶器的协调。刀法主要有双入刀法和单入侧刀法。湿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金石用刀法,也交替运用。
39、【韩泰】民国时期紫砂陶刻高手。生卒不详。和陈懋生、陈妍卿、芦兰芳等,原为宜兴当地书画金石家,后专门从事紫砂陶刻艺术,代陶工在紫砂器皿上镌刻书画。自此,宜兴逐渐兴起一支紫砂陶刻专业队伍。
40、【邵云如】民国时期紫砂陶刻高手。生卒不详。和陈懋生、陈妍卿、芦兰芳等,原为宜兴当地书画金石家,后专门从事紫砂陶刻艺术,代陶工在紫砂器皿上镌刻书画。
41、陈妍卿】民国时期紫砂陶刻高手。生卒不详。和陈懋生、陈妍卿、芦兰芳等,原为宜兴当地书画金石家,后专门从事紫砂陶刻艺术,代陶工在紫砂器皿上镌刻书画。自此,宜兴逐渐兴起一支陶刻专业队伍。
42、【宜兴友廷】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善制砂壶生卒不详。
43、陈宝生】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常为毛顺兴陶器店制壶。谢瑞华《宜兴陶器简史》:「陈宝生、沈孝鹿和吴云根,都曾经为毛顺兴陶器店供应紫砂素坯。」
44、杨阿时】清末民国时紫砂艺人,民国初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的技师,1915年曾受公司委派同吴云根等到山西省创建:平定平民陶厂.试烧成功并有创新.三年后吴云根等回宜兴,杨阿时去向没有资料可考.其生卒也不详,只是在吴云根履历中有其记载.
45、【淦成】清末民国宜兴紫砂艺人。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佚姓。善制紫砂茗壶,南京博物馆藏有淦成制砂壶。
46、蒋彦亭】(1890-1943),原名鸿高,曾用名志臣,后改燕亭、彦亭,宜兴川埠潜洛人。幼承家传,随父蒋祥元制壶。至上海,仿制名家之器。
47、【李宝珍】(1888-1938年),竹鼠壶属民初紫砂兴盛期之作,其器大而沉稳,泥质,细洁而坚致,属上乘原料之作品
48、张鸿坤】清末民国宜兴紫砂艺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