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撑前滚翻》教学设计

分类: 听课评课备课 |
《远撑前滚翻》教学设计
泰安第十三中学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领悟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教材——远撑前滚翻和越障碍快速跑。
两个教材从课的性质上看;“远撑前滚翻”属于技巧滚翻类教材,更多的是锻炼上肢力量;“越障碍快速跑”属于跑类教材,目的在于锻炼下肢力量,提高速度素质。将这两个教材结合起来符合学生上下肢协调发展的生理规律。远撑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学好“远撑前滚翻”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初中滚翻类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远撑前滚翻”动作要点概括讲三个字:蹬、撑、滚;经常参加“远撑前滚翻和越障碍快速跑练习可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学生动作灵活,反应敏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践指导作用。
重难点:
难点:上下肢动作协调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并能说出与前滚翻动作的区别的,理解快速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7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远撑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在快速跑练习中巩固远撑前滚翻技术动作,提高速度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四、学情分析
初二的男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各素质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敢于也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对技巧类的技术动作自然充满兴趣,再说前滚翻动作已经基本掌握,所以对于他们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细节的指导就可以了。而初二的女生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心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女生产生了怕活动、不愿活动的心理,尤其是这样的技巧类项目更是敬而远之,所以只能适当降低难度,让她们从简单的练习中体验成功,锻炼身体。
五、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设疑,直观演示,要点提示,讲练结合以及分层递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同时简化技术难点,降低技术规范,使学习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全体学生都有条件参与这项运动。
《远撑前滚翻》第一课时教案
单位:泰安第十三中学 |
任课教师:刘树军 |
上课年级:七年级 |
学生:48人 |
|||||
学习内容 |
1、
2、 |
重点:远撑、团身 难点:上下肢动作协调 |
||||||
学习目标 |
1、
2、
3、 |
|||||||
教学活动过程 |
||||||||
课堂结构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与要求 |
时间及运动负荷 |
|||
准 备 部 分 |
1、集合整队,常规检查。 2、队形变换 3、热身活动与专项准备练习 |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3、指挥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 4、慢跑:在慢跑中,指挥学生抢占垫子位置。 5、徒手操:口令提示动作方法 A、头部运动 B、肩部运动 C、体测运动 D、腹背运动 6、专门性练习 |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勤与着装。 2、明确本课内容及要求。 3、明确跑的方法,积极练习,勇于表现自己。 4、集体模仿练习,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注意练习间距。 |
四列横队 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正确到位。 一路纵队 |
8分钟 负荷小 四个八拍 3—5次 |
|||
基 本 部 分 |
1、复习前滚翻 2、学习远撑前滚翻 要求:手远撑,脚后蹬,屈肘低头团身紧,滚动圆滑站起稳。 保护与帮助:保护者跪在练习者侧前方,一手压颈后部,一手托大腿,帮助低头前滚。 4、游戏:越障碍快速跑接力 |
1、回顾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2、指导个别学生做表演展示,学生练习。 1、提出“前滚翻”与“远撑前滚翻”的区别与联系;讲解示范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术。 2、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远撑前滚翻诱导练习 ⑴、俯撑蹬地 ⑵、俯撑接前滚翻 4、完整的远撑前滚翻练习。 5、设定有障碍的远撑前滚翻练习 6、组织本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 7、设置不同难度的远撑前滚翻练习。 8、教师巡回指导。 9、请优秀学生做示范表演。 1、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2、指挥学生做游戏。 |
1、 2、利用报纸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动作。 1、学生讨论归纳与 2、在保护与帮助下做练习 3、直臂,顶肩,提臀,脚用力蹬神。 4、练习时积极认真。不懂的及时和老师沟通。 5、踊跃练习。 6、明确自己的动作掌握程度。 7、自练选择不同难点的练习。 8、勇于展现自我,主动展示,相互鼓励。 1、明确游戏方法与规则。 2、在游戏练习中,遵守规则,积极练习。 |
要求:动作准确,连贯 |
负荷中 2—4次 2—4次 4—5次 3—5次 2--5次 1--2次 1—2次 负荷大 |
|||
结 束 部 分 |
1、放松练习 2、讲评本课教与学 3、归还器材 |
1、引导学生放松练习。 2、教师讲评本课教与学。 3、安排学生回收器材。 |
1、跟随教师做放松练习。 2、参与师生交流。 3、回收器材。 |
|
7分钟 负荷小 |
|||
器材 |
大垫子9块;小垫子8块;气球8个;报纸数张;录音机1台 |
|||||||
预计效果 |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不论是在生理或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和愉悦的体验。预计课的平均心率为135—150次/分,练习密度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