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原因一定是“缺钙”么?
现在都提倡,平时要多喝点奶来补钙,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不是膳食中钙摄入量低就一定会得上骨质疏松,钙摄入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美洲班图部落绝经后的女性,每天平均摄入400mg钙,远远低于绝经后妇女的推荐水平,却没有人发生骨质疏松症。与之不同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摄入大量的钙,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却很高。这是为什么呢?哪些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的国家和民族都有怎样的共同之处呢?答案当然不是缺钙,因为在骨质疏松症流行的美国和英国,牛奶的消费量是相当高的。答案是:高蛋白质饮食。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呈酸性的。身体无法承受血液的酸度发生重大变化,于是会用呈碱性物质,如钙,来中和呈酸性物质。大量研究都证明,大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出。这个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所有的动物蛋白质以及部分植物来源的蛋白质,都含有含硫氨基酸,而含硫氨基酸会导致较高的酸负荷,并导致骨骼产生缓冲应答。也就是说,你的身体要利用钙来中和酸。班图族人和爱斯基摩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同。
研究者分别给予两组受试者煤炭80g和240g的蛋白质,高蛋白组同欧式外加1400mg的钙。结果发现,80g蛋白质膳食组,钙每天损失37mg;高蛋白组,钙每天损失137mg。因此,高钙膳食未必能预防肯能由高蛋白导致的骨损失。如果我们每天摄入95g蛋白质,可导致平均每天58mg的钙损失,这相当于每年损失骨钙总量的2%,也就是每10年损失20%的骨钙。由此可见,长期进食高蛋白以及呈酸性的膳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大主要原因。
So,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了,骨骼健康不仅仅是钙摄入量的问题,不要一提到骨质疏松就只能想到补钙,其他因素也要考虑到。你是不是每天大鱼大肉从不离口?你是不是为了“健康”每天都大量补充蛋白粉?这时候,即使补钙,也未必能逆转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