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梭教育思想:把儿童看作儿童(他山之石)

(2012-06-01 15:12:40)
标签:

资源共享

杂谈

分类: 老干妈话吧

卢梭教育思想:把儿童看作儿童

“卢梭的一生,坎坷有如崎岖的山路,每一段沟壑深藏着一个奥秘,每一个奥秘又幻化成一部斑斓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一)卢梭的儿童观

“把儿童看作儿童”,可以说是卢梭儿童观的核心、最基本的思想、最大的贡献所在。在西方,卢梭是第一个真正“发现儿童”的人。他对“童年的概念”的建立被誉为文艺复兴最伟大也“最具人性”的发明之一。“童年的发现”成为近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标志,卢梭也因此被誉为近现代儿童教育立场、观念和方法的鼻祖。

卢梭明确指出,儿童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独自存在。儿童时代绝不只是成人的预备,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卢梭批评当时的教育:“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爱弥尔》一书的序言也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

在整本《爱弥尔》中,有一段话最精髓、最叫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童年教育应该顺其自然。是的,最彻底的人本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儿童的一切发展都是自发的,儿童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律和周期。面对儿童的成长,大人应该有耐心,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功利化。

(二)卢梭的儿童知识观

卢梭特别强调要让孩子学习有用的知识。卢梭认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一切的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既然每一个错误的命题的反对面都是一个真理,所以真理的数目也同谬误的数目一样,是没有穷尽的。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的人。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卢梭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不主张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追求知识的智者和思想者。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卢梭说:“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又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样,在他们日后的生活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开动脑筋,善于学习,应付自如,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卢梭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在于实行。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更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教育伴随着生命的始终,教育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生存和生活”,卢梭二百多年前的观点,闪耀着当今“素质教育”的真知灼见。

(三)卢梭的儿童幸福观

卢梭对幸福的诠释是:“自然人的幸福是同他的生活一样简单的;幸福就是免于痛苦,也就是说,它是由健康、自由和生活的必需条件组成的。”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儿童获得快乐和幸福,主要是指他的自然意志因为自己的能力未受到任何外在的限制而获得实现。而非自然发生的愿望、超过自身体力和良心允许而不能实现的要求,则会造成痛苦。根据产生痛苦的上述原因,要想使儿童获得快乐和幸福,就应当尽可能使儿童保持在天生的自然状态,因为“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在儿童的自然状态中,有时在成人看来似乎是给儿童造成了痛苦,但实际上却是自然给了他一种锻炼,精神上如此,身体上也是如此。

他举例说:“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那里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我让他自由,就可以使他在目前过得挺高兴;我给他以锻炼,使他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从而就可以使他在将来过得愉快。”卢梭指出,让儿童的自然要求不受限制,但不能理解为儿童的任何要求都不受任何限制。可见,卢梭同时又是反对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

因此,他的爱弥尔自小不需要经受襁褓的束缚,可以在没有危险的地方随意活动,尽情呼吸乡村的好空气。卢梭让爱弥尔不用学单车、小推车和引步带。当他知道怎样把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前边时,只要在有石子的地方有人轻扶一下。每天把他带到草地上,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天跌一百次。或许身上常常都有点儿伤,然而他永远是快乐的。

卢梭认为,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运用,就会既使儿童现在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四)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卢梭对他那个时代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方法深感忧虑。他不赞成“把人像练马场的马加以训练”;他告诉人们:各种各样的偏见、权威和压在人们身上的社会制度将扼杀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歪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有三层含义:一为避开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风尚的习染,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下进行教育;二为反对戕害人性的贵族教育和教会教育的腐朽传统,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的规律来实施教育;三是培养“自然人”,即摆脱社会传统的枷锁和习俗偏见的影响,身心健康、善良仁爱、富于平等思想和自由精神并具有劳动技能的新人。

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相接近,接受自然的熏陶。”卢梭把自然赋予的美看成世上真正的美。他说:“自然界本身赋有巨大的美,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乐趣。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模仿的。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我们愈是违背这个老师的指导,我们所做的愈不像样子。因此,我们要从我们所喜欢的事物中选择我们的模特儿;至于臆造的美之所以美,完全是由人的兴之所至和凭借权威来断定的。因此,只不过是因为那些支配我们的人喜欢它,所以才说它是美。”

卢梭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的规律来实施教育。教育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让孩子自然成长。“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还强调感觉教育的作用。他提倡运用实物教育和事实教育的方法。他说:“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卢梭主张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既不应该使用灌输教育的方法,也不应该采用惩罚的手段,而是应该实行“自然后果”的原则。

卢梭认为教育的崇高目的在于促成人性的觉醒,使人彻悟人生,使浑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智慧得到觉醒,从而逐步走向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的理想境界。他说:“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他认为,应该让儿童健康、快乐、文明、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有爱心地生存着,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保卫生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卢梭的教育观真正系统地实现了由尊重人权向尊重童权的过渡,开启了儿童研究的大门,吹响了儿童天性解放的历史号角,掀起了近代教育的巨澜。教育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教育应该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让我们聆听大师的呼唤,让我们的教育了解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世界,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由舒展的童年,让我们期待着儿童的幸福时代真正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