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1-13 16:07:09)分类: 论文仓库 |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引以为傲的就是孩子从我的课堂中学会了一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往往我也会听到另外的一些声音:现在孩子学的这些数学知识,怎么解方程啊,求函数啊,将来踏入社会根本用不上,学了就是为了多考点分,考个大学。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是无奈的,他们把数学看得太过于肤浅了。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并不是计算某个题,比一比看谁考的分高。我们真正教给学生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些思想和方法在他以后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受益匪浅。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给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尤为的重要。而在这些数学方法中,转化思想解决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何为“转化思想”?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以具体的形象为主,想象比较吃力,转化思想的方法好似没有那么容易讲明白。但这并不代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不需要这种学习方法。恰恰低年级正是隐藏式渗透、让学生感知转化思想的最佳时机。比如说在一年级教学中,孩子们都能够熟练的数出10以内的数字,那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很多孩子并不能马上就明白算理和算法,这就容易使我们的教学进入到一个瓶颈,老师讲的很卖力,但学生就是似懂非懂的,一做就容易错。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小棒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加法就是在第一个加数的后面再数上另一个家数的数,比如说5+3,就是从5开始往后再数三个数,数到几,几就是得数。反之减法,就是从被减数开始往前数减数的个数,例9-3,就是从9开始往前数三个数,数到几得数就是几。等以后再学到十几加几和二十加几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根据这种方法而进行摸索计算,使比较枯燥的计算课完全让学生主动探究,充满了趣味性和数学性。这就是无形中化新为旧,充分的运用了“转化思想”解决了问题。
到了中年级,转化思想的方法就运用普遍了,在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后有一练习题:求出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转化思想,学生会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它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两个180度,也就是360度。而正六边形通过连接对角线会转化成了四个三角形,得出内角和是四个180度,也就是720度。这两个图形都是运用了将其转化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和来解决的。
在高年级数学学习中,转化思想方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了。比如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这三个图形的面积推导都是在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能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完全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抛给学生,让学生小组互助或者进行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新问题,学生需要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首先,学生们会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解剖”,然后在自由“拼装组合”生成新的图形。在拼装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平行四边形解剖后可拼成长方形。这也就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相等的结论,也就是等积转化。而在这之前学生是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的。再通过拼摆、移动图形,学生又会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S=a×h。这个过程就是思想转化的过程,在转化中我们应提醒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那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的,所以,将陌生未知的知识转化成了熟悉,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在此过程中转化的思想也就随之潜入学生的心中。在后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中,学生都会运用这种转化思想的方法来进行推导。
同样在数学小课题的开展中,思想转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求一片树叶的面积》课题,学生的研究就充分的体现出思想转化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小组提出将数学进行分割,变成若干个他们能够计算面积的图形,最后再进行相加。这就是化繁为简,将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还有的小组想出在一张纸上画出以树叶高度和宽度为标准的长方形,然后将边上多余的图形裁剪掉。最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减掉多余图形的面积。还有的小组想法更奇特,就是在树叶上尽可能的沾满小绿豆,然后再把绿豆拼摆成他们所熟知的图形进行求面积。同学们这些精彩奇特的方法都是运用了思想转化的方法,把一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给轻松简单的解决了,这也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总之,“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转化的思想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但不管在哪方面,它都是以已知的、基本的知识为基础,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转化思想,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方法,揭示它们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此外,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培养数学能力,提高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