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第四步:当行为发生时应该怎么应对(避免强化不正确的行为)
(2012-12-16 15:48:10)
标签:
行为干预自闭症杂谈 |
分类: 问题行为干预 |
上一步讲到,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行为归类到四种功能中去, 实物强化行为、注意力强化行为、逃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既然每一种行为传达着不一样的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以避免在无意识中强化孩子的不正确行为。
一,实物强化行为
当孩子因为他的要求未被满足而产生行为问题,在这个时候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强化孩子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未来孩子会以同样的行为来达到他的目的。
当行为发生时:
1.
2.
注意:我们不需要等到孩子完全冷静。当孩子停止大动静的哭闹,甚至是在他们哭闹间喘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介入。但如果孩子又开始大动静的哭闹,就继续忽略。有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来回几次。
3.
二,注意力强化行为
当孩子因为一段时间没有获得家长的注意力时产生的行为问题,行为的目的是获得家长的注意力,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注意力,不论是安慰还是责骂,都会强化孩子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未来孩子会以同样的行为来获取家长的注意力。
当行为发生时:
1.
2.
3.
三、逃避强化行为
当孩子不想执行某个指令时,孩子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来延迟或拒绝服从该指令。在这个时候,家长常常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付孩子的行为问题上,而忘了之前给孩子的指令,从而孩子不需要再执行该指令。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得到强化;也就是说,在未来孩子会以同样的行为来逃避你的指令。
当行为发生时:
1.
2.
注意:我们不需要等到孩子完全冷静。当孩子停止大动静的哭闹,甚至是在他们哭闹间喘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介入。但如果孩子又开始大动静的哭闹,就继续等待。有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来回几次。
3.
四、自我刺激的行为
当行为发生时,行为受到自然的强化。
1.
2.
3.
4.
在行为发生后,我们能做的只是不继续强化该行为。真正要干预问题行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是如何在行为发生前,做更多的工作以预防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至消除问题行为。
《下一篇:行为干预第五步:如何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