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中考题整理
(2017-05-18 13:01:13)
标签:
教育 |
(一)《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
1.主旨:
对国家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感伤,对于亲人离别,不知音信的痛苦,渴望早日团聚的殷切期望。
2.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9.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0.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