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课堂模式
(2013-04-10 11:05:14)
标签:
深化课堂改革 |
分类: 课堂模式 |
“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课堂模式
垣曲中学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结合课改实际,重新修订“80分钟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现将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一、80分钟大课堂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80分钟大课堂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学生自主看书、独立完成自学指导、自己突破疑难问题、自己总结归纳、自己完成训练与纠错,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教师只是适时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是80分钟学案课堂的核心原则。问题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学案的编写上,教师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设置的越巧妙、情景设置的越吸引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尖锐质量越高,课堂效果就会越好,这些问题就是在不断地质疑释疑中完成;三是问题设置的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问题设置要紧扣知识的重难点、疑点和关键点。问题设置要牵动学生思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的难度要恰到好处,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是80分钟学案课堂又一追求。学案上各项任务、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实施都必须有时间要求,要尽可能地使课堂节奏快、容量大;训练、巩固要及时,要力求使课堂的效率最大化;要及时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及训练效果有明确地认识;要及时纠错,使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及时改进。
二、80分钟大课堂的主要环节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据导学案要求,仔细研读教材,独立自主完成学案中可以解决的所有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席的过程中,对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及时发现问题生成与预设的差距,为下一环节学习活动做准备。
教师在自主学习的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重视对学生自学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自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质疑能力的培养。
2.合作交流
它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索研究、总结归纳的结果并进行实际应用。
以上是80分钟第一段,包括两个环节。
3.展示反馈
对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要做必要的展示反馈。展示可以采用口头讲解、投影展示、黑板板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板演是一种适合各个学科的易交流、较直观的展示方式。
板演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而且可以更充分、全方位的展示学情。教师要注意对全局的掌控,既要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又要找准学生的思维漏洞,然后进行有效的指导。
4.教师点评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和表现做出的语言评价,它是实现“情感态度” 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教师要用精当的评价换取精彩的高效课堂。
5.学生质疑
本环节教学要本着“教”为“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合作交流和教师点评以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新生成的问题提出来,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6.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的任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破重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总结提升可分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种。
学生总结:学生基本完成本课学习任务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等要点进行自我归纳,然后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或口述,或板演,针对他们的归纳,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解题方法。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归纳,教师要加以激励引导,修订完善,准确概括,高度提升。
三、80分钟学案课堂的功能。
1.“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案为载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做到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问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性。
(1)在自主学习中,我们采取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①质疑,即自学之后,提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在自学中新发现的问题,向小组其他学生请教;②交流,即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对问题的探究情况,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可以采用一人提问、其余三人回答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一人有疑、向其他三人征答的形式,让多种观点得到展现;③讨论,即针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勇于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④归纳,即学习小组对各个观点、各个答案进行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去真,获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获得提升思维品质的新思想、新见解。
(3)在展示反馈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惑、障碍、疑问和错误,从而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在课堂训练中,通过限时训练,使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2.“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案教学”把教学的中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指导、组织、帮助上。
在教师点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1)倾听,即听取学生对问题的的探究情况,了解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存在的不足,为点其精要,拨其障碍做准备;(2)引导,即引导学生再次探究钻研一些理解肤浅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个别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对见解不同的问题展开争论;(3)解疑,即对学生探究之后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分析讲解,对学生合作讨论中发现的难点给予疏导点拨;(4)评价,即对问题分析有创新、思考深刻、表述准确精练的学生给予中肯恰当的评价,进一步去激化学生的求知积极性;(5)激励,即对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真诚的赞扬鼓励。
对学生的自学,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让问题成为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在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导学问题,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2)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学内容应精度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3)教师要不断的巡视,督促学生看书思考,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和控制学习进度,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其能力的突破口。“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抓住以概括能力为基础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概括。又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对知识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广阔性。所以说,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思维含量高,可以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在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逐步构建了“自主学习,归纳小结,训练巩固,每周过关,间周反思,每月小结”的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而且更侧重于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等待老师讲解答案,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实践。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习惯逐步养成。而合作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4.“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强化学生的知识落实,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
一是80分钟大课堂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监督、帮助、指导下有序进行,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中问题的暴露和解决,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效益。
5.“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就是要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知识、认知知识过程的完整性。
传统的课堂是一节课45分钟,而在45分钟里要完成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很多时候,只能把一些重要的知识讲完,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充分的思考、质疑、探究和巩固反馈。一节完整的知识内容,分为两节课甚至要在两天里来完成,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而80分钟大课堂,则可以让教师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间段里,统筹安排,合理设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