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谈创设校园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2012-03-17 17:14:54)
标签:
杂谈 |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是新时期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规范好校园这片净土,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这里,我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通过宣传标语、升国旗、播放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等形式给小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可塑性很强,往往将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事情,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去模仿、效法。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学语言和文化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每周例行的升国旗仪式外,学校还要利用早晚和课间休息播放一些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并在围墙、教学楼宣传栏等显眼的地方出示一些爱党、爱国的标语。从而营造处处是文化,面面是教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仪表,以及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学生。
我国新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以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事事、时时、处处要做学生的表率,加强自身修养,尽力克服个人生活中的一切不良习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她)们对周围的任何时往往不加分析一一接受,极力模仿,尤其对教师的言行,学生们看得最多,听得最多,也学得最多。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学生的榜样,因为你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已经是孩子们的榜样了,你已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每一个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只有道德高尚,思想上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学生。
三、狠抓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营造校园德育环境的必要保证。
孟子日:“教子当在幼,养成始于蒙。”抓好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爱祖国、爱劳动、爱整洁、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不但能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根基稳固,而且也是营造校园德育环境的必要保证。因为抓好了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使其严格化、经常化、规范化、程序化,让学生置身于行为规范的约束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他们就会觉得,学校是一个良好的小社会,这里环境优美,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作为学校的一员要尽力爱护和维护好群体的利益,这样学校的德育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师生感情也会越来越融洽,德育工作就会稳步发展。
总之,学生在学校是否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德育成果的砝码,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并通过制定和落实制度、有效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让学生在有形和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前一篇: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十种习惯